最快更新錦繡田園:一品女司農最新章節!

“我知道思雨她不會嫌棄我,我也不是因為這張臉而不敢見她,而是——”謝霄欲言又止,似是有些為難不知道該怎麼和羅雲意說。

不過,羅雲意像是看穿他的心思一樣,直接就說到:“你是擔心你們謝家和我們羅家的案子有關,甚至羅家的冤案就是你謝家某些人造成的,對不對?”

“你——你怎麼知道?”謝霄一臉震驚地看向羅雲意。

“如果真相真是如此,你也應該問過我大姐之後再做出決定,至少要讓她知道你為什麼不娶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愛情羅雲意不希望在謝霄和羅思雨身上重演,但最終的選擇還是要他們自己來做,無論羅思雨是選擇和謝霄在一起還是分開,羅雲意都會站在她大姐那一邊。

謝霄聽後沉默下來,或許羅雲意說得對,這些年他始終欠羅思雨一個解釋。

“謝大公子,你不是有事要找意兒!”氣氛有些沉悶的時候,葉染修出聲提醒謝霄道。

“什麼事情?”羅雲意還以為謝霄只是來確認自己羅家人的身份呢。

謝霄緩緩抬起頭看向羅雲意,語氣懇切地說道:“我想為南琴山莊求幾顆種子,不知羅姑娘能否慷慨給予?”

“什麼種子?高産的糧食種子嗎?”羅雲意問道,她倒是無所謂,只是皇帝那裡估計不好交差,尤其是現在謝家還和羌吳國扯上關系。

謝霄搖了一下頭,苦笑說道:“就算羅姑娘願意給,我現在也不敢接,聽聞姑娘在房州種出了畝産萬斤的土豆,而且此種作物貧瘠土地亦可以高産,我想為南琴山莊求幾顆土豆種子,”

“可以,不過我現在手裡沒有種子,你可以派人去永嶺取!”京城這邊的土豆種子都算是皇家的,羅雲意要給謝霄的算是私人贈予,她的土豆種子都在永嶺存放呢。

“多謝羅姑娘!”謝霄沒想到羅雲意會如此爽快便答應了。

“你不用謝我,其實我應該謝謝南琴山莊的董莊主才對,他在北疆救了我的父親和哥哥,我們羅家欠南琴山莊一份大人情,幾顆種子不算什麼!”羅雲意說道,不知羅震和羅勇瑄現在是否回到了永嶺。

羅震父子被江湖人所救的事情謝霄自然清楚,不過一碼歸一碼,羅雲意送給南琴山莊的高産種子可會在冬季救活不少依附於南琴山莊的百姓。

拿著羅雲意給羅家人親筆寫得書信謝霄便離開了,羅雲意也沒有在梁王府久待,她還得趕往西郊,再過幾天高粱便可以收割了,最重要的是甜高粱雜交成功,她得和工部、戶部的人一起將甜杆製糖坊籌建完善。

金秋九月的到來,讓西郊皇家田莊內改良成功的高粱變得火紅一片,隨處可見的野菊花成了大管事王林最喜歡看到的東西,羅雲意將菊花酒的配方給了他,現在西郊皇家田莊的菊花酒成了搶手貨,外邊已經要價一百兩銀子一壇。

“羅大人,工部的人來了!”這天一大早,秦大人就腦門冒汗地來找羅雲意,說好了今天要開始收割高粱的。

“知道了,將工部的人把脫粒機送到壓谷場,再把其他的機器送到製糖坊。”羅雲意換了一件輕便的衣裳走出來,她發現改良成功之後的高粱每株結粒比在他們農科院還要濃稠,難道是古代的水土特別肥種?還是說她從空間裡拿出來的藥水發生了奇異的變化?

秦大人又著急忙慌地離開了,羅雲意帶著玉淨、玉婷則往壓谷場而去,她一大早就命長工先將一畝改良成功的高粱割好拉到壓谷場。

等到主僕三人到壓谷場的時候,卻發現那裡黑壓壓圍著一群人,而且為首的穿著明黃衣服正是孝和帝,他身後跟著文武官員,葉染修、葉茗辰和雷戰虎也在其中。

“羅大人來了!”陶大人一看到羅雲意的身影便驚喜喊道,別看他是京官,這可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得看龍顏,有些太過緊張了。

陶大人這一聲喊將眾人的注意力都拉到了羅雲意的身上,羅雲意走到近前給孝和帝行禮,孝和帝微微一笑沖她擺了一下手,然後說道:“朕聽聞今日高粱收割便來瞧瞧,林巖說那是脫粒機,該怎麼使用?”

“啟稟皇上,這種是腳踩式高粱脫粒機,幾個人配合使用工作效率會比較高,陶大人,叫幾個長工過來。”羅雲意讓工部做的這種脫粒機是她根據傳統的腳踩式脫粒機改良而成的,是用結實的木頭和承重較高的鐵板以及特製的省力滑輪和脫粒刀組合而成的。

這架脫粒機一面站人前後腳踩使力,兩側有人將高粱放入裝有脫粒刀的木槽,最後一側是穀粒出口,只需要三四個人分工合作,很快就能將高粱脫粒幹淨。

陶大人找來的幾名長工按照羅雲意的意思一個人站在踏板上,另外四個人站在兩側拿著收割時便捆好的高粱放進木槽中,只見那站在踏板上的長工輕輕踩一下,脫粒機發出擦擦啦啦的聲音,被四名長工拿在手中的高粱便沒了高粱穗,而出口處已經有高粱粒流入麻袋中。

這一幕令在場之人都目瞪口呆起來,就連林巖也是第一次見脫粒機開始工作,而羅雲意則是認真地上前檢查了一遍脫粒機,並從麻袋裡掏出高粱粒看了看,工部做出來的這架脫粒機還算不錯,脫得很幹淨。

“這麼好玩,我也來試試!”葉茗辰和雷戰虎好奇地圍了上去,葉茗辰更是讓那名踏板上的長工下來,他站了上去踩,而四名長工繼續放高粱,不用使多大力,四捆高粱就成了“光桿司令”。

接下來,孝和帝也好奇地站了上去試試,也有人拿著高粱捆放進脫粒機中,一畝高粱小半個時辰就全部脫粒結束,可是比以前快太多了。

“快稱稱有多少斤?”孝和帝今日來西郊就是想親眼看看羅雲意口中改良成功後的高粱畝産是多少斤。

很快,便有人拿來桿秤,將已經裝好的高粱稱重,並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出了結果。

“回皇上的話,總重是一千三百二十一斤。”慄公公有些激動地對孝和帝稟告道。

“多少?!”孝和帝懷疑自己聽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