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籽殼太硬,雞仔吃了半天不消化,會影響雞仔生長速度。

所以,林強決定把松籽磨成粉餵雞。

野狼溝村老百姓,要想將糧食磨成粉,就需要到石碾上去。

村子中間有一盤大石碾,一次可以碾壓一簸箕糧食,加工出十來斤的糧食粉出來。

如果想要加工的糧食細一些,就多壓幾遍,如果粗一些,就少壓幾遍。

一般十五六分鐘的時間,就能將糧食碾得很細了。

林強用松籽餵雞,沒有必要碾得很細,只要碾碎了,能摻在飼料裡面就行。

現在林強家的雞,已經有二三兩重了。

不同品種的雞仔生長速度不同,白羽雞生長速度要比紅玉或者麻雞快得多,兩週的雞得有一斤了。

還有,飼養水平也直接影響雞苗生長的速度。

距離出欄還有四個月的時間。

按照林強的計劃,到年底的時候,自己養殖的這批雞,平均重量能達到七斤重。

林強現在按照雞飼料松子粉1比1的比例,摻雜起來餵雞。

到滿月這兩週的時間裡面,飼料消耗量還不算太大,林強每天到石碾上推碾,也能勉強夠餵雞的。

到雞成年的時候,每天需要消耗二兩雞飼料,這兩千五百隻雞,一天就得需要五百斤飼料。

到時候,自己每天都得需要磨出三百斤的松籽粉出來,要用著石碾來幹這個活,那肯定要累死了。

再說了,整個野狼溝村就這麼一盤石碾,要是林強天天用來碾雞飼料了,那麼其他人家也就不用吃飯了。

這個問題不解決,下一步只靠著雞飼料餵雞,自己手裡那點資金可就不夠用的了。

林強想了兩天的時間,沒有想到最完美的解決辦法。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辦法,實在不行,就是僱人,將松籽運到其他有面子坊的村子,磨成粉之後再運回來。

距離野狼溝村最近的,有面子坊的村子,就是施家峪村。

施家峪村在野狼溝村西邊,大約六里山路就到了。

用木推車運送松籽,一次大約能運三百斤。

山路不好走,運太多的話,怕是翻山越嶺的時候,要上不去了。

一趟運三百斤,林強家一萬多斤松籽,就得需要運三十多趟,不僱人太累了,僱人的話又要花一筆錢。

關鍵問題,就是說現在林強手裡根本沒幾個可用的錢了。

就在林強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村喇叭裡面村長林長東喊起話來。

“那個老少爺們們啊,這個月又到了月底了,咱們那個電費啊,得抓緊時間交一些,我得趕著月底啊,把電費送到鄉電業局裡去。”

連著廣播了三遍。

林長東將野狼溝小學給林強養雞的時候,說過電費的事情。

昨天,村裡電工曹海清已經來抄過電錶了。

“要是有一臺磨粉機就好了。”

學校裡面有三相電,有個磨粉機的話,完全可以解決松籽磨粉的問題。

喂完了雞,看到雞舍這邊,林長山的老婆也在,林長河也在,林強自己的父母也都在,於是林強便決定到鄉里面去碰碰運氣。

這個時節,晚上已經比較冷了。

不過,白天偶爾還會很熱。

晝夜溫差大,很容易感冒。

小雞和人一樣,一旦感冒,也會傳染,所以一定要注意溫度溼度,還要營養搭配合理餵養。

好在林強的雞舍,都是第一次養雞,沒有多少菌。

如果說是連鋪養的話,弄不好消毒和疫苗防疫,就很容易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