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峰便派人和越南官方商量,讓該地區的越人,按照自願的原則,加入大明或越南。

本來這是對外保密的,各種具體措施,也沒商量出來。但越南官方那邊,不知道怎麼走漏了風聲。使得不少朱江以南的越人,以各種理由,各種方式,蜂擁而至的潛入朱江以北。

天明的時候,還顧忌到江面上巡邏的明軍。等到天色一暗,江南的岸邊,就盡是成群結隊的越人。他們划著小船,悄無聲息的,快速向江北駛近。

期間會因激流、險灘等自然原因,發生船隻傾覆事件。也有撞船、超載等人為原因,造成船難。也是為避免被發現,所有偷渡者,都嚴禁煙火。若有人違·反,就被同行的越人,很不客氣的扔進江面。

所以船隻出事的機率,十分之高。

一般情況下,十艘船中,總有兩到三艘,會沉入江底。

過往的船隻,也不會理會這些落難者救·命的呼聲。並且為了避免被發現,只會加快速度往對岸靠近。

以致一到白日,朱江兩岸,就會多出許多破碎的木板和淹·死的浮屍。清化城的河口,接連幾日,都多達上千具。使得船隻的航行,都受到了干擾。

為此,明軍的巡邏船,不得不在河口附近,打撈浮屍。

後來為了減輕巡邏隊的負擔,特意成立收屍隊,負責清理河口的浮屍和雜物。

也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在大量移居大明的越人,衣錦還鄉後。很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越人,就對生活富足的大明,心生嚮往。

只是在大明嚴格限制越南移民的情況下,很多越人,都投路無門。現在突然間,有移居大明的捷徑。這些一心想擺脫貧·窮生活的越人,自然要費盡心機的,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

大明在發現偷渡現象後,也不得不派遣更多的明軍,封鎖朱江河面。並在晚上,加大巡查力度。可朱江不短,江面也不窄。能偷渡的範圍,也十分廣闊。

而巡邏的明軍,更不可能無時無刻的,監視整個江面。致使偷渡的越人,總能尋得空子。

於是大明不得不知會越南官方,讓其幫著打擊偷渡現象。

為了減少人口外流,越南官方也是十分配合。不僅封鎖了所有進江通道,還派出大量衙役,嚴密巡查朱江南岸。

但那些衙役,紀律性很差。只要稍稍給點好處,就放任越人偷渡。並且朱江兩岸的地形,相對平坦。久經戰亂下,森林覆蓋率也高。人躲在裡面,隱蔽性極高。

即使封鎖了主要通道,偷渡者也會找到各個小路,來到朱江邊上。再加上江邊土壤肥沃,是傳統的農作區。近些年降水偏少,朱江水量平穩。所以種下的莊稼,長勢極好。

偷渡的越人,只需要往那莊稼地裡一躲,就輕而易舉的,避開了越南官方的巡查。若是餓了,還可以就著莊稼地的玉米、甘蔗、紅薯、土豆做吃食。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越南官府的打擊,收效甚微。

使得大明,不斷的給越南官府,施加壓力。最後越南官府,也是狠下心來。將朱江以南五里以內的村落,盡數往後遷移。並人為縱火,將範圍內的森林、莊稼、村落,全部燒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