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半島和解(二)鬧事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古代,北方的突厥人、蒙古人,就經常在災年襲·擾中原,搶奪糧食、茶葉等生活物資。久而久之,人們就將這種野蠻行徑稱為‘打草·谷’。
如今緬軍看在北攬坡的暹羅守軍,閉門不出。所以肆無顧忌的在北攬坡附近燒·光、殺·光、搶·光。烏泰他尼、猜納、信武裡等昭披耶河沿岸城鎮,也相繼遭遇了緬軍的洗·劫。
儘管稱呼上,暹緬百姓與中原百姓不同。但‘打草谷’的意思,是一樣的。
所以極端痛恨下的暹軍,讓輕敵大意、突進敵境的緬軍,摔了個大跟頭。
氣憤之下,緬軍也加大對北攬坡的攻勢。想要以此,出一口惡氣。
但北攬坡的暹羅守軍,卻在城破在即之際,嚮明軍控制的五國聯軍投降。而付出了巨大代價的緬軍,卻被五國聯軍,攔在北攬坡城外。並且大明的指揮官,還向指揮作戰的緬軍大將,下達了停止進攻的指令。
要知道,這次暹羅會戰雖然以大明為首,由大明指揮。但大明到底是後來加入的!在這之前,暹緬兩國,才是這場戰爭的主角。各種大戰、惡戰,也都發生在暹緬邊境。
所以一直以來,緬甸方面都是出力最多的。
儘管名義上,入暹羅作戰的緬甸軍隊,要聽從大明的統一指揮。但事實上,大明對緬軍的控制力,接近於無。到底一國軍隊,是一個國家的安全保障。
因此緬甸再討好大明,也不會真的把自己的軍隊,交給大明指揮。入暹作戰的緬軍大將,也知道這個中涵義。所以向來都是明著聽著,暗著不以為然。
大明也需要緬甸出力,便也睜一隻閉一隻眼。
可這次暹羅會戰的明軍總指揮官,真拿雞毛當令箭,命令緬軍不動。著實惹惱了緬軍大將!便鼓動手下計程車兵,故意和入城的五國聯軍,發生衝突。
與驍勇善戰的緬甸士兵相比,武備廢弛的五國士兵,怎麼是對手。結果在北攬坡的城門處,駐守的五國聯軍,被打得屁·滾尿·流,倉皇逃走。
好在緬軍大將雖氣,但不傻!所以見好就收,假模假樣懲罰鬧事計程車兵,並嚮明軍指揮官,表達守城的意思。
只是再次被明軍指揮官,毫不客氣的拒絕。
這裡的齷·齪,也馬上被明緬的上層知曉。緬甸國王,還和緬軍指揮官,一唱一和,假意賠罪。但言語中,卻透著只能意會的不滿。
可是大明並未理會,明軍指揮官,仍堅持不準進攻的命令。緬甸方面雖很不樂意,但攝於明軍的火槍大炮,還是停止了在暹羅方面的軍事行動。
於是在大明的主持下,緬甸不情不願的,來新山參加和談。但在臨行前,孟雲也交代過他們。要盡一切力量,讓大明改變主意。實在不行,也要狠狠的削弱暹羅。
最好,將其永遠踩在腳下。
以致緬甸使團,接收到依剎那頌吞的不滿後。就當仁不讓的,回敬了過去。有心思靈活的隨行人員,還故意攔住依剎那頌吞的去路。
當然,暹羅使團,也不是吃素的。連忙走出幾個練家子的護衛,將金貴的王子殿下,護在身後。同時挺著胸膛,眼神不善的盯著緬甸代表團。眼見不秒的迎賓員,連忙跑出去,找安保人員維護治安。
“先生,這裡是公共場所,請不要做出不合禮儀的行為。”,一個飯店的前臺負責人,攔在雙方中間,硬著頭皮,笑容謙和的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