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王餘年的新生活(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此對於當下的生活,他倍感珍惜。
這樣的心境,使得他忙活起來,也越有幹勁兒。
正是這時,田埂上,遠遠跑來一個半大小子。穿著寬鬆的背心,大喊大叫道:“阿爹!阿爹!孃親喊你回家吃飯了!”。依照大明官方制定的規範性稱呼,孩子稱父母應該是‘爸爸、阿爸、阿媽、媽媽’之類。
但很多習慣,不是那麼容易改的。且大明只對華人之外的族群,要求比較嚴格。所以華人內部,就並沒有徹底的執行下去。
王餘年的家裡,也依然遵循舊稱。
聽到熟悉的聲音,他立即抬起頭來。咧嘴一笑,大聲回應道:“好好好!我把這塊地種完,就回家吃飯。”。說著,就繼續埋頭種起甘蔗來。
但很快,他身旁就多了一道矮小的身影。也學著他的動作,往地裡種著甘蔗。王餘年馬上心裡一暖,但面上,還是強裝嚴肅道:“你在這裡幹什麼?別把手髒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快回去寫字,讀書才有大用處唄。”。自大明推行公·務員制度以來,學歷,就成了第一道門檻。並且在實際生活中,只要會讀書寫字,薪資水平,就比常人要高。
所以這使得大明社會,普遍重視教育。
再加上大明官方,也對教育這一塊,下了大力氣。不但實行六年義務教育制度,還對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發放獎學金。像王餘年家的三個孩子,除了最小的只有三歲,達不到入學條件外。其它兩個八歲、九歲的孩子,都分別上了三年級和四年級。
由於先前在新山那邊,接受過更好的教育。所以遷到新華省以後,兩個孩子的成績,都非常喜人。並且因家裡遭了變故的原因,兩個孩子,也十分刻苦認真。
像那獎學金,就基本沒落下。儘管每個人,一個學期只有五十華元。但加起來,也有一百。
他們一家剛遷來的那會兒,家產基本都被充公了。若不是靠著微不足道的積蓄,以及這點可憐的獎學金,他們還真支撐不過來。
每每想到這,王餘年就非常感慨和愧疚。
畢竟這獎學金,是給孩子們的。可嘆他這做父母的,還要拿孩子的錢來補貼家用。因此平時,他都不讓孩子下地。
這樣的話,也好緩解他心中的愧疚之情。
稍後還有兩更,遵守昨天約定。謝謝靜靜的書呆、黃薯、願得一心人、好人好夢、深紅色的小熊、秦漢唐明、李毫等書友們的支援與體諒。)(未完待續。)
喜歡雄起澳洲請大家收藏:()雄起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