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勃泥(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次坤甸攻佔戰,之所以那麼快結束。
是因為蘭芳國計程車兵,在威風烈烈的大明面前,潰不成軍。畢竟武器、士兵素質,作戰方式及觀念,蘭芳國都停留在舊世紀。
在戰場較量時,孰強孰弱,也就很快體現了出來。
而且坤甸城的駐軍,本就不多。又武力不行,除了死,就只有逃了。
所以在象徵性的抵抗了一會兒後,就留下一地屍體,飛快往內陸撤退。
大明登陸部隊,便順利又迅速的佔領坤甸全城。
接下來,大明會向內陸進攻,拿下蘭芳國政治中心,東萬律。雖說它是一國首都,但它的城區規模很小。除了兩三座拿得出手的氣派高樓,其它地方,都是低矮的木頭房子。
別說和繁華如天上人間的明京相比,就連國內的坤甸城,都遠遠不及。
不過蘭芳國高層,本來就不看重東萬律的繁華。而是覺得這地方深居內陸,群山環繞,有利於防守。且附近又有許多金礦,有很重的商業價值。
才最終,將首都選在了這裡。
只是它的地形太閉塞了,緊靠陸路交通,很難發展起來。以致蘭芳國建都這麼些年,東萬律還是整得跟破落鄉村似的。
但再有利的地形,再堅固的防守,也阻住不了內部的瓦解。
這也是大明在拿下婆羅洲之前,就定下的進攻計劃。讓當地的情報司勢力,發揮最大的能量。使得婆羅洲的各小國,在大明軍隊未到達之前,自己先亂起來。
之後大明來了,也能事半功倍。
所以現在,東萬律的情報司勢力,已行動起來。不但積極聯絡親明勢力,囤積武器。還背地裡招兵買馬,糾集人手,準備發動政·變。
以致東萬律的局勢,瞬時變得暗波洶湧。
也使本就勢微的蘭芳國,更加風雨飄搖。
與此同時,蘭芳國的北邊,近鄰渤泥。也是炮聲轟隆,戰火紛飛。
若論歷史,它應該是婆羅洲上,最久遠的國家了。大概從公元8世紀開始,這裡就有人定居。南北朝518年,還派遣使者,訪問中·國。
隋唐宋時期,也一直和中國保持朝貢關係。所以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受中·國的影響很深。
直到13世紀,才從傳統的佛教國家,逐漸向伊·斯·蘭教轉化。14世紀,正式從爪哇的控制下襬脫出來。
也開始走上強盛之路,統治區域,迅速擴張,囊括了婆羅洲的大部分割槽域。最南的馬辰,也受它的控制。
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6世紀。
後來到了16世紀中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就相繼侵入渤泥。使得國勢,也逐漸衰微。
如今的渤泥,已弱得跟病·貓似的。
且這種情況下,渤泥內部,還一直處在內鬥中。以致情報司勢力,只稍稍運作,就使得渤泥內部的爭鬥,迅速升級。並在短時間內,就陷入失控的狀態。
最終演變成戰火,蔓延渤泥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