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內幕(二)大清(第1/2頁)
章節報錯
瞧了好一會兒,廖青又突然將攤開的信箋,分成兩類。
張揚還有些不明所以,但他還是安靜的坐在一旁,沒有出聲打擾。等廖青分類完畢,桌上已堆起了兩摞信箋。
便見廖青指著信箋,胸有成竹的說道:“我以二月三號為期,將信箋分成兩撥。你們再比照著看看,或許能發現什麼不同。”。
聽到這話,張揚和三個處長。狐疑的拿起信箋,又看了一遍。
大概過了盞茶功夫,張揚才放下信箋。抬起頭,有些不確定的說道:“好像二月三號前的信箋,還有些價值。之後的信箋,就基本沒什麼有用的資訊了。”。
廖青沒說什麼,但目光中,帶有一股特有的篤定。
接著,情報分析處處長皺眉道:“這用的編文密碼,從二月三號開始,就一直取自宗教書籍。而之前,雖然混用,但還是摻雜了一些其它門類的書籍。”。
廖青立時點了點頭,以毋庸置疑的口吻道:“問題就在這裡!情報司的編文譯本,不只是宗教書籍。但二月三號之後,卻一直侷限於宗教類書籍。且記載的內容,不是一些旁門左道的無用訊息,就是一些傳開後,毫無價值的訊息。
而且我還發現,這些信箋有一個規律。那就是所涉及的內容,都或多或少的,和馬來總督府有關。若沒有猜錯的話,這次傳回的信箋,一定又說總督府發生了什麼。”。
正說著,門外就響起報告聲,說是馬來殖民地的情報站,傳了訊息回來。眾人立時眼前一亮,張揚更是飛快接過信箋。迫不及待的拆開後,發現上面的內容,果真如廖青所言。說是馬戈爾尼,在總督府會見馬六甲的政商兩界人士。
那麼,馬來情報站,顯然出了問題!
帶著這些分析結果,兩人立即趕往領長府。
而這時,領長府內,張嘯和劉衛國,正為暹英交好的事吵得不可開交。
主要是張嘯建議,應立即對暹羅採取懲罰措施。比如調派在馬六甲演習的南海艦隊,去曼谷灣晃悠晃悠。如果水文條件合適,還可以將軍艦開進昭披耶河,巡視巡視暹羅王都曼谷。
他這是借鑑去年威嚇緬甸的舊例。
當時在緬甸試用一番,效果還不錯。但現在用在暹羅身上,就不知道結果幾何了。畢竟同樣的方法,也因國而異。
如果非要巡視的話,很可能會引起暹羅皇室乃至百姓的驚恐。
再以物極必反的道理推斷!
說不定使暹羅對大明的戒備更深,進一步推向英國的懷抱。
所以南峰對這個提議,持反對意見。
不過劉衛國的提議,他也不贊同。
因為劉衛國認為,應即刻派遣陸軍,搶佔柔佛、彭亨兩地。這樣既擴大了大明的地盤,也讓暹英兩國,失去了交易的籌碼。
但如果真這樣做,那馬六甲的英國勢力,是絕不可能置之不理的。如此一來,大明,就很可能提前引發南洋之戰。
儘管現在發動戰爭,也是時候了。但上次明京洪災,影響太過深遠。再加上英國的運兵船,還有段日子才能過來。
所以當下,最好不要打草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