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青作為情報司的直屬負責人,也覺得奇怪。

他可知道,清國那邊,不但有白蓮教在民間充當大明的耳目。宮廷中,還有不少太監、宮女,甚至妃嬪,都是大明的人。

在這層層嚴密的監視下,不可能事前不透漏一點風聲。

但當下,大明確實什麼都沒發現。

想到這,在座的人,臉色更加難看。

但現在,沒那麼多的時間給他們考慮。

便暫時放下這件事,討論起對暹羅的處置。

因為無論怎麼說,暹羅的做法,都駁了大明的面子。如果什麼都不做,那就顯得大明太好欺負了。其它臣服大明的小國,也會自然而然的,沒從前那麼恭敬。

因此一些必要的懲罰,該實施了。

只是這得有個限度!既讓暹羅知道痛,又不能把暹羅嚇得太狠。免得弄巧成拙,後悔都來不及。

就這樣,南峰他們緊鑼密鼓的談了四個多小時,才做出初步決定。那就是即刻召見新山的暹羅館長,向其表示大明的不滿。並傳令大明駐暹羅大使,馬上面見暹羅國王,當面表達大明的憤怒。

相應的威懾,也同步實施!

調出一部分在南海軍演的軍艦,前往曼谷灣,巡遊威懾。不過不能進入內河,以免偷雞不成蝕把米。

當然,明面上的說辭,是打擊為非作歹的海盜。這理由,是個人都不會信。因為南洋這塊地兒,最大的海盜就是明英西三國。其他的小海盜團體,早在前些年,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了。

所以得知大明巡遊曼谷灣,暹羅國王拉馬一世大怒不已。

但這件事,暹羅確實理虧。大明海軍的實力,又擺在那裡。他除了生氣,也沒有其他辦法。

便派遣使者,帶上重金,去大明謝罪。同時派另一路使者,偷偷趕往馬六甲市,找英國求助。

不過無論他怎麼做,都阻止不了大明的懲罰。

在官方交涉、軍艦巡遊等初步懲罰後,還有對緬甸的扶持。

比如將賣給緬甸的火器數量,提高一倍。而對暹羅,則減少了一半的武器出口額度。並將之前預付過錢款的火器,故意留中不發。

這讓暹羅國王,本能的感到了危機感!

畢竟暹緬兩國,大小戰爭無數。使得雙方間,很早就結下了舊仇。而上次暹羅,又從緬甸身上,咬下那麼大一塊肥肉。

這舊仇加上新恨,兩國是別想和好了。

所以暹羅,是最不想看到緬甸變得強大。

之前因大明壓著,緬甸官方只能吃悶虧。對割走國土的暹羅,都沒什麼表示。但現在,大明故意給緬甸鬆綁,並有意流露出,對暹羅的不滿。

緬甸國王孟雲,立即知道機會來了。便命國內僅有的皇家報社、《大明日報》,刊登反暹,仇暹的言論。並故意調兵遣將,做出陳兵暹緬邊界的姿態。甚至有緬甸士兵,跨過薩爾溫江的新邊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