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柔佛之變 (二)--影響(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來到出口時,難民會被軍警分性別、年齡帶到不同的營帳,裡面有身穿白大褂,口戴面罩的醫護人員。
在他們的要求下,難民會脫·光衣服,接受最基本的身體檢查。確認無重大傳染性疾病後,才被帶離到安置難民的營帳。
所以綿延的難民隊伍,才如此緩慢。
大明也是被天花疫病嚇到了!怕英國那邊,趁著柔佛內·亂,使什麼絆子。且動·蕩不安的環境,正是疫·病的高發期。新山鎮,也不想重複帝汶的老路。
何況這個當口,處在馬六甲咽喉地帶的新山鎮,也經不起任何對自身不利的風浪了。
此時南峰剛看望大明那邊送來的洪災快報,沉著臉,跟著負責難民營的官員,步履沉重的往前走。
再聽著鐵絲網那邊持續不斷的哭·嚎聲,本就沉甸甸的心,又重了幾許。
也不怪他不煩心!
畢竟受災的地方是明京,是大明共和國的首都,是大明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
從本質上,就是大明的心臟!
如果一個人的心臟出了問題,那他整個人,都會大受影響。而擁有那麼多機關單位、工廠商行的明京,會將風災影響,擴散到全家各地。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大明的運貨船,會減少大半。因為明京有全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輕工廠,百分之九十的重工廠。洪水一來,工廠全部停產。大批生產裝置,也基本報廢。從某種形式上說,明京的工廠,已喪失生產能力。
且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好一段時間。要恢復到洪災前的局面,最少也要半年。
這既削弱了大明的工業實力,也影響到了大明在南洋的對壘之勢。
而在洪水到來之前,明京儲備了很多戰備物資。只等南洋的船隊到來,就可以運往南洋。結果遭了洪災,三成戰備物資被寖泡,發黴變質,完全不能食用。
若不是大明連夜組織警察和軍隊強運物質,那損失,估計會更嚴重。
但剩下的物資,也因救災需要,被提前拿了出來。分發給災民,填飽肚子。
明京可是有五十多萬人口,所以那麼多嘴加在一起,又消耗了兩成物資。要是洪災再持續十天半個月,那物資,更是消耗得一分不剩了。
如今剩下來五成,也只夠一個集團軍食用半年。這還是沒有任何突發因素,常規狀態下的消耗情況。而戰場上瞬息萬變,誰也保不準,會發生什麼突發狀況。
像這風災,不就具有突發性麼?否則戰備物資,也不會只剩半成。
即使大明現在,加快生產,補充戰備物資,那也來不及了。因為戰備物資,首先要從全國各地調配。然後運送到明京,或是深加工,或是二次週轉調配。
這每個環節,都要花費不少時間。再算上明京工廠盡毀的現實,完全就不可能將消耗的戰備物資,補充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