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不足半年的陳家勝,就是在這個時候,被調回了新山。和他一起的,不僅是原爪哇一團計程車兵,還有從清國來的反清苗民。

不過這些苗民,只是一部分。剩下的,基本都留在紅河三角洲。和駐防的爪哇一團,越南降軍,以及新招的大明士兵,混編成一支新的部隊。

明面上,他們是負責大明在越南租借地的防務。但實際上,是負責整個越南的防務。因為越南的軍政大權,基本都被親大明的越人,或者早年移居大明,現在回國的越人把持。

就是四大輔國大臣,也只有兩人是真正的阮朝老臣。只是他們還是不是心向越南,就不為所知了。

正因為越南局面看著比較安定,所以大明才召回部分士兵,補全南洋的防務。

而新山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出口,溝通南洋和印度洋,是交通要道,咽喉之地。又緊鄰英國的馬來殖民地,處在對壘的前沿。因此這裡的兵力,決不能少。

否則南峰也不會把辦公地搬到新山。也不會選馬六甲海峽作為練兵地之一。

這些決策的事情,和陳家勝是無關的。因為他是小兵,只有服從。目光也沒那麼遠,看出這些深意。所以調令讓他走,他就必須走。

如果讓他自己選擇的話,他很可能願意留在越南。畢竟這是生他養他的故土。一回去,那熟悉的泥土味,連氣味兒都一樣。即使家裡的房子也和順化城一起,燒成了廢墟。但記憶中的樣子,卻從不曾忘卻。這讓他,有些不願離開了。

只是軍令難違,大明的生活,也確實比越南好。再加上妻兒都在南洋,他也不能由著自己的心意。

且他的運氣還是不錯的!因為帶路帶得不錯,戰場上也殺敵不少。並且有入清援苗的功勞,所以一調回來,就編入海軍。要不是大明的海軍,對黃面板的族群另眼相待。國內的華人士兵,又不充足。不然縱使陳家勝功勞再多,也輪不到他這個越人頭上。

畢竟在大明,很多青壯男子。入伍時,都偏愛海軍。若不是大明對士兵的兵種,採取的是任意分配的原則。那陸軍就別想招滿員了。也是海軍常年在海上游戈,維護航線安全。遇到一些海盜,就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軍功。那繳獲的財物,海軍也可以留下兩成。

再加上大明和英西兩國,故意在南洋、印度洋。扮成海盜,互相攻擊。又賺得了好大一筆外快。

這樣優渥的條件,常人是很難不心動的。

其它軍種計程車兵,就常常想著調入海軍。陳家勝被這個餡餅砸到,也是欣喜若狂。

想著這些,他的臉上,就溢位一陣歡喜。雙眼迷離,卻是恍惚了。結果一道轟響驟然產生,大陣水花劈頭蓋臉的打來,震得他整個人,都七暈八素的,差點撲下水。

好不容易抱住烏黑的炮膛,他的身形,才終是定下來。耳旁也瞬時響起喝罵聲:“嘿!你這個新兵蛋子!都說了演習等同於實戰,你怎麼還走神?”。

這是李如海。因脖子上有一條三寸多長的傷疤,看上去就像依附在脖子上的蜈蚣似的,所以被認識的人稱為刀脖子。

若是論資歷,李如海是不如陳家勝的。因為李如海是這次參軍入伍的新兵,比陳家勝還晚。且年僅三十出頭,和陳家勝相差不大。所以更該稱為新兵蛋子的,應該是刀脖子李如海。

不過這刀脖子不是常人!他之前是跟著金煞海盜團做事的,在海上,跑了四五年。這海上的經驗,比陳家勝這個極少上船的當鋪老闆,要豐富得多。

這次大明擴軍,刀脖子便退了海盜團,入伍海軍。

其實金煞海盜團,在替大明做些有些顏面的勾·當時,還為大明,培養了不少優秀的海軍士兵。且這些海盜,常年在刀口上討生活,條件也比正規海軍艱苦。

因此磨練出來的人,都稱得上優秀。

這刀脖子,正是有這層經歷,才在脖子有傷的情況下,被招進海軍。否則只體面這一項,他就和軍隊無緣了。

陳家勝不是糊塗人,看得出刀脖子不一番。所以自和刀脖子分到一個訓練小隊後,就任其喊新兵蛋子。即使有時候罵的話重了些,他也笑笑不回話。

畢竟有人罵是好事!且刀脖子說的,也不是什麼無用的話。只是有些難聽了而已。

於是他的嘴上,只連連說不小心,讓刀脖子不要生氣。

剛才也是他太不小心了。竟然在‘敵方’發動攻擊的時候,忘了裝填彈藥。還好這是演習,不是真槍實戰。不然那開出的炮彈,炸的就不是水花,而是他們所在的戰艦了。

跟他一個小隊的胡狗剩和秦大牛,也幫著勸解刀脖子,讓他不要太過動怒。這兩人在靖西之戰後,就跟著苗民,來到越南的紅河三角洲。

他們也是第一次,知道大明這個國家。

起先他們還以為那是前明,一個個嚇得,都說不出話來。因為滿人有意詆譭前明,隔斷漢人對前明的念想,便大肆批判前明。使得清國統治下的漢人,都認為前明比清國更暗無天日,貪官當道。久而久之,普通人對前明的感情就淡了。

但他們住下來後,發現這個名為大明的國家,對他們極好。一來就讓他們洗澡,並且還派人監督。沒洗得乾乾淨淨的,還要重洗。並給他們發新衣服,給他們飯吃。

那衣服的材質,是他們從沒見過的。摸起來很軟·和,但又沒有絲綢那麼薄,那麼滑。儘管有些不大合身,但真正是件體面的衣衫。

給他們吃的,也不差。除了前三天是濃稠的白米粥,後面就全是乾的。有餅子、窩窩頭、饅頭、白米飯、玉米棒子等吃食。

每天他們只要按照那管事的大明人吩咐,勤勤懇懇的幹活,都能吃得飽飽的,生活無憂。

這樣的日子,讓他們都有些不敢置信。對大明的好感,也與日俱增。

使得大明後來跟他們宣傳招兵政策時,他們沒有半分猶豫的,就報名參軍了。

也是他們心思簡單。想著大明這樣優待他們,只能參軍來報答大明的恩情。而且給大明當兵,又不是沒有好處。雖然聽上去好得有些不真實,但從大明給衣穿,給飯吃的善行來看,他們是信了!(未完待續。)

喜歡雄起澳洲請大家收藏:()雄起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