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靖西之困(四) 敗露(第1/2頁)
章節報錯
回到住所,苗王吳八月聽著清軍的條件,陷入了沉思。說真話,讓他真去殺了教使,他心下還是比較抗拒的。也是無上老祖給他的威壓太甚,讓他不敢對教使不利。
但為了活命,他又不得不考慮這個提議。
再想到一路南行,教使對他們諸多行事,橫加干涉。不但收了兵權,還將他們管得極嚴。他心裡的怨·氣,就油然而生。
本來他起兵的初衷,就是想過一下地主家的日子,圖個享受。免得一輩子都是苦哈哈,沒日沒夜的在地裡刨土。
沒成想,起兵後。盡是顛沛流離。那地主家的日子,可是一天都沒享受過。這樣活著,還不如地裡刨土。畢竟那樣的日子雖苦,但好歹不用擔心丟了小命。
儘管教使也說過,到了南邊,他們就能過上耕者有其田、豐衣足食的生活。可現在,他卻覺得,這只是個夢罷了!因為他們被堵在靖西這個巴掌大的地方。吃沒得吃,穿沒得穿。還有那麼多人感染風寒。
要是一個不好,就是瘟·疫了。待在這樣的地方,感覺和閻王殿差不多。心裡總覺得不踏實!
所以他對起義軍的信心動搖了,對城池能否守得住,也比較悲觀。雖然教使說援軍在來的路上,但那麼多天過去了,他們的援軍倒是沒來。清軍的援軍倒是快了。
這還是今天晌午的訊息,城外的白蓮教密·探來訊息說,清軍大將、湖廣總督福寧已帶著援軍,到了據靖西十里的地界。
只怕這雨一停,就會來了。
想那和琳的攻勢本就不小,等福寧來了,只怕更加勢大。這讓飢·寒交迫的義軍,如何應對?
正是這些原因,才讓他毫無氣節的向清軍投誠。妄想用大部分義軍的性·命,來換他們小部分人苟·活。
危難關頭,人性的陰暗面,還是被放到最大。徐瀾最擔心的自私自利,還是在吳八月身上,得到體現。
那個狗·腿子青年見吳八月眉頭緊鎖,猜到了他的顧慮。便提議道:“何不將教使生俘,送到清軍大營呢?那樣的話,咱們所遭的天·譴也能少些。”。
這倒是讓吳八月眼前一亮!反正他又沒要教·使的性命,就是死了,最大的罪責也會怪到清軍頭上。那時候,就算無上老祖勃然大怒。第一個頂上去的,也是清軍。
這樣想著,心裡的膽氣,就大了許多。
便著人組織親信,好好準備。
不過在此之前,該表示的誠意還是要表示的。所以他就命人挑五百個清軍俘虜,偷偷送出城。
到了戌亥相交時,雨勢也漸漸變小。這個時候,夜色已深。城裡本就實行宵禁,晚上也沒什麼人。除了少數巡邏的義軍,基本看不到人影。
且這下雨的時候,巡邏的義軍就更少了。
也正是這時,十幾個鬼鬼祟祟的苗民,舉著幾盞明燈。從巷子裡探頭探腦的觀察著街道。眼見漆黑一片,沒有半縷明火後,才敢出現在街道盡頭。儘管燃燒的火焰,被油布罩子擋著。但無邊無形的冷風,還是偷偷的溜了進去。使得本就光亮不大的火苗,被吹得扭曲變形。那橘黃色的明光,也更黯淡了。
而在他們身後,還跟著一溜兒的人。分成五列,每列一百人。且每個人的手上繫著麻繩,前後相連,像連起來的糖葫蘆串。
正是被俘的清軍!
他們在這些凶神惡煞的苗民推搡下,急速穿過街道。
由於這時代的平民活得很苦,普遍營養不足。所以大多人,都患有夜盲症。這些清軍俘虜,也不例外。
使得很多人在這微弱的光線下,都看不清路面。只能憑著感覺,跟著前面的人瞎跑。結果時不時的,就發生碰撞。若是有人摔倒,還會像骨諾米牌一樣,起了連鎖反應。呼啦啦的,倒下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