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暹羅和緬甸,就是大明現成的盟友。

此時緬甸正是貢榜王朝時期,國主是孟雲。而暹羅的曼谷王朝也建立不久,國主是拉馬一世。

雖然在原歷史中,緬甸和暹羅的關係極差,戰事不斷。但在大明的調和下,終是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英國身上。

現在緬甸專注東孟加拉地區,暹羅專注馬來半島。他們在邊·境上的矛盾,暫時壓了下來。

且為了讓他們死·心塌地的和英國對著幹,大明沒少給他們好處。比如提供‘先進’的火器,必要的情報。甚至有時候,為了讓他們和英·國打得更激·烈些。大明還讓情報司的人,刻意煽·風點·火,擴大矛盾。

當然,大明不是聖母,不會無償提供火器。

像每支火槍,要價兩百華元,剛好湊個整數。可能聽上去不多,但華元的實際購買力,可以再加上兩個零。

而這還是友情價!

在這個時代,歐洲軍隊,大多配備的是燧發槍。它是由十六世紀法國人馬漢,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直到1848年,才退出歷史舞臺。

大明起先研製的三·八式步槍,因為沒有合適的子彈,所以使用效果,並沒有想象中的好。不僅報廢率極高,在戰場上,還老是發生卡彈、炸·膛的事情。

像帝汶之戰中,就有不少士兵,是被手中的步槍給炸·傷的。

再加上製造工藝比較複雜,成本較高。大明便不得不順應時代潮流,生產燧發槍。至於三·八式步槍,只能先收回來。等著日後子彈的工藝提高了,再大規模裝備。

這也佐證了一個事實!

有時候,步子不能跨得太大,否則容易扯著·蛋。

當下緬甸、暹羅兩國,還處在冷兵器時代。在面對英國等西方列·強時,就總在武器上吃·虧。

所以當大明願意提供效能更好的燧發槍時,緬甸、暹羅兩國,即使覺得價格太貴,也各自忍痛購買了五千支。

這加起來,就是一萬支了。再算上彈藥的錢,又是一筆鉅款。

難怪後世的美·帝和北極熊,那麼喜歡賣武器。實在是這裡面的利潤太高,讓人不得不心動啊!

不過出售武器給他們,大明也是有顧慮的。畢竟大明也眼紅他們的地·盤,想著某一天,在東南亞插·遍五·星紅旗,將其變成說漢話,寫漢字的行政省。

日後兵·戎相見時,這裝備了火器的軍隊,到底是個麻煩。

只是眼下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要讓羊兒跑,就得讓羊兒吃·飽。’。為了讓英國多流·血,只能給緬甸、暹羅輸·血。

況且大明也不是沒有防備!

這對外出售的燧發槍,是最次等的燧發槍。射擊速度、精準度,都比大明自用的差了一大截!

以後就算遇到他們的火槍部隊,大明也能保持較大的優勢。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作為中南半島的區域強國,暹羅和緬甸,還是有些本事的。在得到大明的火槍後,他們憑著本土作戰的優勢,讓英國流了不少血。

像東孟加拉地區的英國勢力,就被緬甸趕了出去。現在那裡,已成了緬甸的一個行政省。

而馬來半島的吉打、霹靂、丁加奴等蘇丹國,也被暹羅成功收入囊中。本來按照當初大明和英國的約定,這些地方,應該是英國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