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明的反擊(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兩個都是南印的土邦國,實力都不差。否則也不可能支撐這麼久。
如今是1794年,第三次邁索爾戰爭,已於1792年結束。第一次馬拉塔戰爭,也於1782年結束。
雖處在停戰期,但他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但割·地賠·款,各個邦國國王,還將兒子送給英國人為質。
可以想象,這兩個土邦國的仇·恨。
所以大明絕對要利用他們,武裝他們,扶持他們。讓他們盡最大努力,給英國人添堵。
要知道,印度可是英國人的聚寶盆。在北美獨·立後,印度對英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假如這聚寶盆破了,英國所受的損失,足夠傷筋動骨吧!
這行動,複雜而又嚴謹。勢必需要一個距離印度、馬來半島近,且又能掌控全域性的人坐陣。
思來想去,內閣的人,都想到了南峰。他是南洋總督,坐陣巴達維亞。又是內閣大臣,有信得過的資歷。
且當下內閣的部長們都很忙,脫不開身。楊崇做為總統,受到的關注太多,也不好離開大明。
那麼實施這行動的,只能是他了。
情報司司長廖青,也特意趕赴南洋。和留在巴達維亞的副司長張揚,一起輔助南峰。
其實從全域性來看,這次針對英國的行動。囊括了馬來半島土著蘇丹國、暹羅、緬甸、印度土邦。
明面上,就是少了大明。
古語有云: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些國家在反擊的時候,不但削弱英國的實力,也削弱了他們自己的實力。
大明向來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吃肉不吐骨頭。
南亞、東南亞地區,大明不是沒有染·指的野·心。只是受條件所限,才一直沒有露出獠·牙。
因此在未撕·破臉前,削弱這些地方勢力,也是大明喜聞樂見的。
至於帝汶省的天花疫·情,大明採取全面封·鎖和冷處理。
所有來往南洋和大明的商船,都禁止停靠帝汶本島。若有前往的,就地隔離。直到確保無感·染風險後,才能離開。
大明的各大廣播臺和報社,也都儘量避開天花的報道,轉移大明百姓的注意力。
當然,大明這不是對帝汶省不管不聞,而是想盡量緩解大明百姓,對天花疫·情的憂·慮。儘快使南洋的貿易航線,恢復正常。
畢竟再這樣持續下去,大明的工業,都可能因為缺少工業原·料,而不得不停擺。
一批中央醫院的名醫專家,也在不久後,前往帝汶省。他們是為了幫助當地人,對抗天花疫·情。
牛痘種植法,也在大明的海外離島,全面鋪開。大明甚至顧不得洩露的風險,大肆宣講種植牛痘的功·效和作用。
反正大明是看明白了。如果早點將牛痘種植法傳播出去,那大明也不會被英國鑽了空子,帝汶省也不會受天花威·脅。
所以說,有時候還是要裝裝聖母,做點造福全人類的好事!就當是行善積德,為大明積累國運吧!
喜歡雄起澳洲請大家收藏:()雄起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