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海河鎮(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光冉冉,歲月匆匆,轉眼又到了六月。
大明從成立到現在,已將近一年了。
這期間,得益於黃金的影響,移民陸續湧入大明。使得短時間內,大明的人口就突破了五十萬大關。
其中華人的比例佔總人口的兩成左右。且這些華人中,九成來自南洋,一成來自清國沿海和中南半島。之後就是澳洲土著,佔了五成,比例算是最大的。
這也沒辦法,近水樓臺先得月,澳洲本就是他們的地盤。在看到其它土著部落臣服大明後,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得越來越好,便眼紅心熱,一股腦的歸附大明。
這也是最明智的!
因為自阿魯銘部落的叛亂髮生後,大明對土著部落的態度就愈發強硬。每當文明旅到達一地,土著部落們要不接受大明的統治,要不就去西天見如來佛祖。
隨後臣服的土著部落被打散,建成一個個文明新村。
當然,新村中的土著絕不會來自同一個部落。而是天南地北,各個地方都有。另外還有一些新移民融入進來,使得新村中不至於出現拉幫結派的負面現象。
如此一來,既方便管理,又方便統治。
還有一成是南洋來的土著,他們隔著澳洲近,人口也多。不過他們的內部來源也很複雜!因為南洋小國島國很多,所以即便看上去是一樣的土著,他們也分屬不同的國家,說著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習俗與生活習慣。
而且能來大明的,大多是對生活有抱負,有追求的人。像那些混吃等死,懶·癌晚期的土著,是根本就沒有來大明的心思。
這樣一來,也免除了大明領導們對南洋土著們的擔憂。畢竟要是來了一批懶得令人髮指的人,那殺也殺得讓人心煩。
之後的一成半是各個國家的白人,尤其以荷蘭人為主,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次之,其他歐洲國家的人最少。
他們原本是遷移到南洋的殖民地百姓,身份都較為普通。若不是在家鄉實在混不下去了,還真不會來南洋。
因為在南洋的地界上,他們雖比土著人的地位要高一些,但也沒什麼大用。畢竟殖民地是拿來剝·削壓·榨的,根本不發展經濟,也就沒什麼賺錢的生意。
除了那些大資·本家、統治階級,其它人是別想在殖民地撈到好處。再加上資本的本性就是剝·削,不分國別,一視同仁。所以這些普通人在殖·民地只能依附大的利益集團,接受他們的僱傭,混得也不算多好。
除了餓不死,也發不了大財。
所以聽說大明遍地是黃金的訊息後,全都一窩蜂的湧入大明。無論殖民地的統治者們怎麼威·逼利誘,全都鐵了心的奔赴大明。
對他們來說,有什麼能比實實在在的金子更有誘·惑力呢?
最後的半成則是東南亞、南亞等國家的移民,來源更加複雜,佔到的比例不大。
這些移民中,除了華人,其他的種族都被分到了新五鎮。因為這些地方正值初建,條件艱苦,生存環境極差。所以大明是捨不得本就稀罕的華人去那些地方。
否則要是死了百把人,那真夠大明心·疼的。
當然,這些地方都是有金礦的。即使他們知道那裡生活條件不好,但在金子的引·誘下,也去得心甘情願。
這樣一來,他們就成為了大明開發澳洲的先鋒軍。等後來條件好了,各項基礎設施都建得不錯了,就可以大規模接收華人移民。
此時海河鎮的大山村。第一任鎮長古力楊正騎著村裡僅有的小毛驢,揹著新式火槍,義氣風發的走在剛平整的大馬路上。在他身後,不但跟著大山村的村長,還有鎮上的各個行政官員。
別看海河鎮只是個鎮子,但管轄的範圍極大。整個墨累達令盆地,都受它管。這還不包括西北部的大沙漠。像後世的墨爾本、阿德萊德、堪培拉等澳洲重要城市,全都囊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