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希望城涼爽而又幹燥。小河邊,剛種下的麥子在河水的澆灌下,抽著嫩芽。這還得感謝查理他們,要不是上面裝了幾袋小麥,大明國的國民們還得過著打獵的日子。

就在兩個星期前,大明國的氣候專家、地質專家、歷史學家等眾位專業人才濟濟一堂,透過研究荷蘭人的航線,此地的氣候以及各種斷層水文等多方面因素,最後論證得出,他們所在的地方就是後世的達爾文港。而查理他們之前發現淡水的大島,就是達爾文對面的梅爾維爾島。

不過他們既然比達爾文早一步來了,那這個地方當然不能再叫達爾文。又因為這是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塊耐以存活的地方,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所以就將名字改成了希望,也是現在大明共和國的首都。

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後,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首先,他們憑著後世的記憶,找到了最重要的煤礦與鐵礦。因為這是建立工業的基礎,有了它們,就可以煉出鋼鐵,建造一些最基本的工業。

當然,大明國十分缺少工業裝置,但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全國就興起過大鍊鋼鐵的熱潮。雖然方法很土,技術也不咋的,練出的鋼鐵往往都成了廢品。

但那個法子卻是有用的!而且他們這些人中,就有來自鋼鐵公司的高官。並且別人也不是啥官二代,而是憑藉自己的資歷,一步步升上來的。經過他的指點與改良,現在生出來的鋼鐵一點都不差。

有了這個基礎,各種簡單的工業裝置就可以自己建造。白手起家,雖然慢了些,但有了奔頭。所以現在整個希望城,都是一副熱火朝天建設場面。

只是大明國的發展很快就碰到了瓶頸。人!人實在太少了!很多可以展開的工業專案,都不得不暫時擱置。

於是總統府的各位高官對人口展開了激烈討論,最後一致得出,向附近的土著下手。雖然他們的技術不行,但幹一些搬磚、和水泥的體力活倒是可以。

就像那買來的五十多個土著漢子,基本承包了希望城的一半體力活。至於剩下的一半,則被新來的荷蘭人分擔了。畢竟土生的明國人都是技術人才,哪能將精力都耗在搬磚上。

而且那些荷蘭人常年在海上漂,有的是體力。再加上,現在也用不著他們的海上經驗,所以當然要好好利用他們的力氣。這也算是物盡其用吧!

但在獲取土著人口的方式上,高官們又產生了分歧。他們大致分成兩派,一派是懷柔,一派是武力。

“大總統,你就說句話吧!看到底該聽誰的!”,劉衛國坐在下首,苦著臉對楊崇說道。作為共和國的大將軍,他理所當然的成為了鷹派代表。按照他的話說,自己手裡的機槍早已飢·渴難·耐!

“是啊!大總統,你該說話了!不然這樣討論下去,十天半個月都不是頭。”,曾經的a380機長,現在的空軍部部長白華,也跟著說道。

此時的楊崇非常為難,因為懷柔派和武力派勢均力敵,兩方都有四位高官。武力派以劉衛國為首,包括內閣大臣南峰、海軍部部長張嘯、教育部部長左鵬。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

一:土著人沒有開化,畏威不畏德,跟他們講仁義道德,完全就是雞同鴨講。

二:大明共和國正在起步階段,和人口龐大的土著相比,完全就不佔任何優勢。並且歷代民族的融合,都是人口多的民族同化人口少的民族。以大明共和國的狀態,只可能被土著同化。

三:武力是最見效、最快速的融合手段。大明共和國想要以最快的方式發展起來,就必須對土著訴諸武力。因為土著們,只認得刀和血!

之後還有四五六等各種理由,就不細講。

而柔和派的陣容也不弱,以空軍部部長白華為首,包括科技部長袁士紳、司法部部長李復、工業部部長穆淳。他們的理由也很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