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鵬將大明這麼做的理由,解釋完後。夏冰神情凝重,皺著眉頭。過了好一會兒,才一臉憂色道:“這麼說,大明是做好了明年對大清用兵的準備麼?”。

說實話,她是不支援出兵的。因為在她看來,出兵大清是最下下之策。

因為現階段,大明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並且將那些新納入的地盤,徹底消化。等國內經濟與生產力恢復到戰前水平,新納入的地盤,也都轉化成生產力後。才能考慮,對外用兵。

若是明年就開啟站端,那大明剛剛有所恢復的生產力,又無可避免的受到重要影響。那些新納入的地盤,也很容易生亂。再以大清規模不小的兵備配置來看,說不得,讓大明雪上加霜。

這麼持續下去,大明國內,也會越發不穩。大明的統治,也會極大削弱。

畢竟從歷史的發展軌跡來看,大多數帝國的衰亡,都是從內部開始的。像東漢黃巾軍起義,就是典型的窮兵黷武所致。雖然打敗了匈奴,掃除了草原上的威脅。但是大漢的底子,也被掏空了。再碰上天災,百姓們就無糧可食。

最終釀成了,轟轟烈烈的黃巾軍起義。

強盛的大漢帝國,也就此走向沒落。

而異族,在百年後重新崛起。使得中華史上,出現了極其慘烈的五胡亂華之大禍。

晚唐的黃巢起義,雖沒有草原上的威脅。但是藩鎮割據,軍閥混戰。百姓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將大唐最後一口氣,也斷送了。使得後來中華大地,一直都沒能建立起統一又強大的中央政權。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也先後成為大宋王朝的致命威脅。

到了明末,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讓大明朝,深陷於腹背受敵的尷尬境地中。闖王李自成,還將明朝的末代皇帝,給活活逼死。為後來的清兵入關,提供了絕佳條件。

所以從這些朝代更替的大事上看,內部的穩定,是至關重要的。

左鵬聽出了夏冰語氣中的反對,但他還是很有耐心的說道:“目前出兵的事,內閣還沒有做下決定。但有句話說得好嘛!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若大清的局勢發展,符合大明出兵的條件。那麼總統,是一定會授權出兵的。”。

到底天有不測風雲!

大清的局勢,到底如何發展。很多的時候,誰都不能說清。儘管在這之前,大明會讓大清境內的情報司勢力,好好運作一番。但是到底能不能成,誰也說不準。

因此必要的軍事準備,還是要做的。

知道夏冰的顧慮,左鵬接著道:“放心!到時候就算對大清用兵,我們大明,也會保持克制。絕不會一口氣,將大清吞下。”。

畢竟大清是傳統的陸地國家,常規兵力,是大明的數倍。就算如今的綠營兵、八旗兵,都開始墮·落、腐化。但得益於大明對大清的禁菸政策,使得綠營兵、八旗兵的底子,還沒像後世那樣,被完全掏空。

打起仗來,也並非不堪一擊。

所以到時候,明軍的傷亡,也是難以避免。

再者大清的陸地面積,太大了。即使大明勝了,也沒辦法,將整個大清吞下。若是硬來,還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反傷自己。

因此內閣,也都一致認為。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保持軍事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