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爾的到來讓耶律大石心中憂喜參半。喜是裝出來的,畢竟他很清楚召爾這無利不起早的傢伙不請自來,必然心懷不良。而且,召爾就像個狗皮膏藥,也許他們來了只能拖後腿、幫倒忙。

召爾對耶律大石道:“陛下,前次若不是高昌、回鶻反水,我們絕不會被金人殺退。今番征討,我們前來參戰就是為了一雪前恥。似高昌那等背信棄義的國家,真是人人得而誅之。”

“召將軍所言甚是。”耶律大石笑道:“敢問召將軍有何良策破敵。”

“我與陛下兵分兩路,我帶五千人馬去打回鶻,陛下只需安心攻打高昌就好。”召爾答道。

“如此甚好。朕雖然已經寫信給了西夏讓他們出兵,不過召將軍來得正是時候。”耶律大石說道。

召爾提出要求道:“我若助陛下打下回鶻,請陛下把玉門關、伊吾一帶送給我們。”

耶律大石心想:玉門關可是個要緊的地方,他要了這個地方分明是斷了我的後路。這和逼我去死有什麼區別?可現在又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他笑著對召爾說道:“別說是玉門關,只要將軍能打,就是把回鶻都送給您,朕也別無二話。”

召爾見耶律大石還算痛快,就與耶律大石分頭準備,不在話下。

西夏王李乾順聽說召爾要攻打回鶻,胸中怒火中燒。他急忙叫來李萬年議事。

“這幫匹夫真是豈有此理。上次來打金國,全然不顧我們西夏的安危。這次又來鬧事,張羅著打回鶻,還說要佔了玉門關一帶,真當本王是病貓嗎?”李乾順罵道。

李萬年道:“他們真是欺人太甚。大王要用兵,臣立即去安排。”

李乾順制止道:“不急,我們且等等結果。先讓他們去打回鶻。要是回鶻輸了,咱們就發兵相助,條件就是把賽裡木公主送過來給朕做妃子。要是回鶻贏了,那個狗頭召爾,傷人一千,自損八百。他強攻下了回鶻也沒力氣與我們周旋,我們就趁機佔了玉門關和伊吾以西一帶。大石和我們有親,斷然不會為了召爾跟咱們翻臉。所以,我們還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好。”

李萬年連忙稱讚道:“大王聖明。”

李乾順笑道:“愛卿傳令下去,叫帶兵的幾個將軍做好準備,要搶地盤了,孤王少不得要他們出力。”

“是。大王放心,微臣知道輕重。”李萬年領命而出。

耶律大石與召爾的分頭作戰讓西部戰場的局勢發生了逆轉。賽裡木公主為了援救高昌,答應了李乾順的求婚。而李乾順為了不被公主帶綠帽子,以誅殺高昌王室換取高昌一國百姓的平安為條件與她周旋。高昌國王和阿勒泰見大勢已去,為了保境安民,他們甘願犧牲自己。於是,耶律大石在報仇的同時也賣了李乾順一個人情。李乾順如願以償地抱得美人歸。

召爾見西部大局已定,忙帶人去搶西域的邊邊角角。可他終究是比西夏人慢了一拍。幾場激戰讓他的人馬疲敝潦倒,與西夏人爭鋒無異於自不量力的以卵擊石。無奈何,召爾只好回頭來找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聽了召爾的訴求,對他說道:“召將軍,朕當初答應把那塊地舍給你們。你只管自取。如今西夏人搶了,你們就該搶回來才是。”

召爾爭辯道:“陛下,西夏人並沒有像我這樣積極地配合您攻取西域。”

耶律大石解釋道:“將軍的表現確實比西夏人可圈可點。可是,西夏人是我們遼人的姻親,我們不好自殘手足。再者,滅了西夏,我就會與金國接壤,金人甚是難纏,朕不想與虎謀皮,只想向西征討,養精蓄銳再做打算。”

召爾不甘心就被這樣打發了,他說道:“可,我等前來助戰……”

“召將軍啊,朕剛收了高昌,還有很多事要做。待到晚上慶功宴,朕一定與召將軍多喝幾杯。”耶律大石對這些遠道而來的友軍很是厭煩。在他的印象中,召爾的人馬除了會逃跑,就只會搬弄是非。特別是當他聽說召爾曾經想要殺掉如鹽時,就更不喜歡召爾了。想到西遼將來很難會與萌骨人有交集,所以耶律大石也就踏踏實實地跟召爾攤了牌。

召爾被耶律大石堵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現在,他又沒力氣打西夏,又沒法朝耶律大石討銀子。自己千里跑過來,還真成了助人為樂的大俠了。召爾心想:若不搶些好處回去,我怎麼好意思回去面見納臣。最終,他想到了一個將功折罪的好辦法,打大同!大同離著草原近,只搶些財物就撤,金軍又追不上,這樣就能回去交差了。士兵們對召爾提出的這個辦法沒有異議,畢竟多搶一點東西對自己也沒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