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舒說道:“其實,貴國的太子殿下倒並沒有把我怎麼樣。相反,他是個非常率真、充滿樂觀天性的人。特別是他批駁‘男女授受不親’的一番理論,真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

闍母聽靜舒這麼一說,尷尬得臉都紅了。

靜舒笑道:“多虧將軍及時趕到,我才能及早回國侍奉母妃。將軍幫了我這樣一個大忙,我一直都記得您的人情呢。將軍來此山遙路遠,一定要多玩幾天再走。有道是來而無往非禮也,我去會寧時,是將軍接待的我,所以,這次輪到我做東,請將軍務必讓我盡到地主之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下不敢勞煩公主相陪。”闍母謹小慎微地推辭道。

靜舒笑道:“將軍是宋王的人,那就是我的朋友。朋友之間說話都是無所隱瞞的。在將軍看來,大金未來的繼承人到底會不會是太子殿下呢?我一直都聽說貴國有‘傳位於侄’的風俗。”

闍母思索一番,心想:太子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這可怎麼好跟公主說?但自己是來這邊給太子說親的,怎麼也不能給自己人拆臺吧?無奈,他只好說道:“太子殿下深得君心,現在正在協助梁王處理軍務。”

“處理軍務?看來他還真是大權在握呀。我哥哥是一國之君,都不曾這般威風。”說話之間,靜舒對宗磐的態度也從鄙夷嫌棄變成了羨慕與崇拜。

闍母心想:看樣子說不定她能接受與太子的這門婚事。果真能如此,我也就沒白跑一趟。於是,闍母接著說道:“只要公主能早一天嫁過去,那麼兩國間的通商也能早一天進行。”

“有勞大人傳話辛苦。大人,現在水暖花開,鴨綠江的開江魚也在肥美之時。我們還去上次的那家酒樓,一起去喝酒吃魚怎樣?”靜舒的一番熱情讓闍母盛情難卻。

開京街巷整齊潔淨,闍母看了連連稱讚。

靜舒解釋道:“很多從汴梁來的宋人都不通高麗語言,可是,他們也都在這裡定居了呢。”

闍母點頭道:“現在戰亂已經停息了,他們依然選擇留在高麗,可見他們更喜歡與他們文化相通的地方。”

靜舒笑道:“那是,咱們高麗人的漢文化更高。”

闍母附和道:“嗯,我雖然不通文墨,卻也佩服有文化的人。看來高麗將來一定會因為這些文化人有更光明的前景。”

靜舒笑道:“文人們真能提筆安天下嗎?我不信。他們要是真那麼有本事,北宋怎麼就亡了呢”

“呃。”闍母不知該怎樣回答靜舒刁鑽的問題。

靜舒笑道:“算了,不說他們。我們看桃李爭妍,飲酒作樂就好。”

闍母見靜舒對自己很熱情,忽然覺得如果不對她說實話,讓她稀裡糊塗地嫁過來是在騙人。於是他說道:“公主要是實在不確定太子是否可以託付終身,不如且等太子隨梁王出征回來,看看他的戰績再說。”

靜舒聰明,立即明白了闍母的意思,她笑道:“並非我懷疑太子殿下的能力。只是,我年齡尚小,而且母妃也是大病初癒,我還是想多陪她些日子再考慮婚事。”

闍母說道:“公主不必為難,下官只是來替太子求親,並不是來搶親的,公主不願意,我回去就如實稟報皇上。”

靜舒連忙說道:“不,不。我倒也不是拒絕,我只是想過幾年再說。我不想因為我的想法冒犯上邦天威,若因為這事鬧的兩國反目,反而不美。”

闍母解釋道:“公主多慮了,做事有成就有不成的,雖說是兩國之間的政治聯姻,但是我們皇上也不是強人所難的人。”

“大人說話還真是實在呢。”靜舒笑著給闍母斟酒道:“來,大人,咱們乾杯。”

闍母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終於因為自己說了實話而感到釋然。

宗磐得知靜舒推三阻四的態度,便生氣地罵道:“這小賤人,真是不識好歹。”

“不要胡說。”太宗瞪了兒子一眼,又對闍母道:“愛卿一路辛苦,就早些回去休息吧。”

闍母走後,宗磐道:“父皇,這丫頭不肯嫁我一定是在坐山觀虎鬥,看到底是誰才能繼承大統。我若是儲君,她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太宗心想:這小子是在埋怨我沒有儘早傳位給他嗎?於是太宗故意不接宗磐的話茬,道:“既然她不願意嫁過來,你且與烏珠去做南征的準備。”

宗磐答道:“是,父皇,我已經準備好了。過些日子就啟程。”

喜歡北風胡馬請大家收藏:()北風胡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