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去談正事的,我還是不跟著去了吧。”墨染很識相地說道。

“那怕什麼。要是碰上了女人們用的東西,說不定你的意見還能給我做個參考呢。”宗望說完就拉起了墨染的手,請靜舒前邊帶路。

靜舒看了這樣的場景,心想:這個宋王倒是溫文爾雅很招人喜歡,只不過他已經是使君有婦了。再說,也不知道他能不能繼承大統。女人的結婚就和投胎一樣,我不能不慎重。就算是讓我犧牲自己的終身幸福,我也要犧牲得有意義才行。唉,金國人事複雜,我還是且看看再說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人在逛街時,靜舒不厭其煩地向宗望推薦著各種拿得出手的商品百貨。宗望雖然聲情並茂地配合著靜舒的推銷,但他只有在墨染駐足看中某件商品時,才會向靜舒多問幾句。但凡是有墨染看上的東西,他都會立即出錢買給她。而靜舒精通人情世故,怎麼可能會眼看著自己想要拉攏的“大客戶”掏錢?她當即以開京不方便用會寧的錢幣支付為名,阻止了宗望付款,而是用自己荷包裡的錢替墨染買買買。

墨染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殿下這般破費,倒讓我不好意思起來。”

靜舒心想:想不到宋王的侍妾竟然如此單純,我掏錢難道是為了哄你開心?但靜舒卻笑著對墨染說道:“夫人不要多心。您治好了母妃的病,又不肯收我的銀子,我正愁沒法報答您的恩德呢。如今有了為您效力的機會,我當然要當仁不讓了。”

“可這怎麼好意思呢。”墨染很是為難。

靜舒笑道:“幾個小錢而已,夫人不必掛心。再說,但凡是能用錢買到的快樂,都是最簡單的快樂。夫人來開京一次不容易,您只管開心就好,其他的都不用您過問。”

宗望當然知道靜舒慷慨解囊的目的,他笑著對墨染說道:“既然公主有心回報,染兒可不要拂了人家的一番美意啊。”

得到了宗望的允許,墨染才勉強應允道:“多謝公主好意,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靜舒也笑著說道:“夫人這樣想就對了。喲,您看,前邊有個文具店。我們高麗的宣紙是非常好用的。夫人和王爺都是知書達理的人,想必您二位一定會喜歡文房中的寶貝,那就請跟我進去看看吧。”

靜舒一邊請墨染和宗望看高麗宣紙,一邊介紹道:“您二位上眼,看看這宣紙的質地,是不是很結實?再說紙張的光亮度,也比汴梁城的宣紙有過之而無不及吧?用我們的宣紙寫字,墨跡微滲有韻,無論是寫字還是畫畫,都是您最好的選擇。從種類上講,有鏡面、髮箋等很多品種可供挑選。”

墨染對宣紙愛不釋手地說道:“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雞林紙’嗎?這紙的顏色簡直像白綾一樣。真是好東西!你們是怎麼做出這麼好的紙的?”

靜舒見墨染識貨,也很有興致地說道:“夫人真是有眼力。沒錯,這綢緞一樣的白紙就是用繭做的。”說完她從宣紙的邊緣撕去了一個邊角,並把紙屑衝著陽光高高地舉起來給二人介紹道:“二位看見紙屑邊緣垂下來的絲一樣的東西了嗎?只有用上等的繭做出來的紙才會有這樣的紙屑。檢驗高麗宣紙是否正宗,這也是一個辦法。”

墨染對宗望說道:“既然這紙這麼好,咱們就多帶回去一點吧。反正小郎君也到了開蒙的時候了,多買些回去給他準備著倒是好事。”

“染兒出門這麼遠竟然還記掛著阿文。看來我把兒子託付給你還真是找對人了!”宗望很深情地看著墨染說道。

墨染避開了宗望的目光,並解釋道:“學習是人一輩子的大事。沒有什麼比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好學的心更重要的事了。宋王府的兩位小郎君將來長大了也一定要子承父業做出一番事業才行,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他倆不是你的孩子你還能對他們這樣好。要是咱倆有了孩子,你又當如何?”宗望打趣道。

“孩子雖然來自父母,但落生之後就成了國民。孩子不是父母的私產,他長大了是要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的。所以,在我看來,生養孩子本來就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父母不能溺愛孩子,也不能不管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摻雜了太多的感情都是對國家的未來不負責。”墨染一本正經地說道。

註釋

本章觀點依據

學界對漢文化的界定是:以漢字為載體、以漢族文化為主體、以漢朝為標誌的文化。而漢文化圈是指漢學的文化圈。其實質可以理解成融合了道家、法家、儒家的儒學受容地區。高明士先生在其著作《古代中日關係史》中指出:“所謂的中國文化圈並不是由政治、軍事力量所形成的系統,而是純粹文化影響而致。它的範圍和它包括的地區:南至越南,北至朝鮮,其中包括日本。”

參考文獻

胡禮忠,汪偉民 東亞文化圈傳承,裂變與重構——“東亞漢文化圈與中國關係”國際學術會議暨中外關係史學會2004年會述評 《國際觀察》 , 2004 (2) 7480

喜歡北風胡馬請大家收藏:()北風胡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