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邦交(第1/2頁)
章節報錯
宗敏不明裡就,只好老實地回答道:“會寧是個移民城市,這邊的整體狀況麼,就是胡漢混居。”
玉盤笑道:“既然王爺也認可這個現實,那麼您可知道北狩過來的漢人們的心思?不少漢人的心裡是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家園故國的。王爺難道就任由他們這樣身在曹營心在漢地在咱們這裡捱日子?”
“這個麼……”被玉盤這麼一問,宗敏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是啊,要是外地人一個個都想著返回故土,那麼東北這裡還是留不住人啊。
玉盤見宗敏猶豫,便趁熱打鐵地補充道:“奴婢聽說逃逸在外的康王正算計著利用女真人和契丹人之間的矛盾來攪擾會寧的穩定。要是漢人們再與女真人離心離德的話,奴婢請問王爺,會寧內亂王爺該如何收場?”
“夫人所言不無道理。只是,這和修建宮殿有什麼關係啊?”宗敏依然有些迷茫。
玉盤目光堅定地回答道:“當然有關係。如果咱們的皇城也和汴梁的那個一樣。那麼新來北地的百姓們看到這樣的皇城就會消解自己的思鄉之苦,慢慢斷了返鄉回去的念頭。如果此處也能心安,他們何必要繼續遷徙輾轉呢?王爺啊,您是個務實的人。我們修建皇城就算不是為了給外人看,不是為了掙個面子,好歹也要穩定人心不是?”
宗敏聞聽此言,方才恍然大悟,他笑著對玉盤說道:“夫人不愧是大皇城來的人,果然見識不俗。既然如此,那麼我也同意給殿下修皇城撥款。只不過……”
宗磐見事情有了轉機,心中十分高興,他信誓旦旦地對宗敏說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放心吧,我是不會亂花錢的。”
宗敏向來知道宗磐貪財好色,為了謹慎起見,宗敏決定分批給宗磐分發施工款項,只有修建完一個城門,核對了銀子沒出差錯,才敢給宗磐再發下一批銀子。
宗敏這樣的舉措讓宗磐很是不爽。他並不關心工人師傅們會把皇城修建成什麼樣,只是宗敏的這個辦法讓他完全敲不出銀子,達不到自己最初的目的。怎樣才能獨攬財務大權呢?這成了宗磐的一塊心病。
至於玉盤,她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成了修建皇宮這件事的最大贏家。汴梁的皇都在東北的再現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實,她為此而倍感高興。在玉盤看來,形式和內容如同身體與靈魂般的存在。打個簡單的比方,哪吒在自盡之後只有把靈魂附著於蓮花與蓮藕之上才能再度臨凡。現在,金都已經有了汴梁皇都的這麼個形式,那麼恢復趙宋江山的一天還遠嗎?而至於宗磐打算在這項工程上賺多少錢,玉盤並不關心。畢竟那些錢也都是從汴梁皇城裡搬過來的而已。錢只是流轉輪迴之物,並不具備永恆的靈魂,人迷戀錢是沒有出息的。
玉盤之所以有這樣的金錢觀,和她曾身為世界首富國家的帝姬這一人生經歷有關。人在吃喝不愁的情況下誰不想擁有一個健康向上的理想呢?然而,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過著那麼富足的生活,有著那麼高的思想覺悟。錢這玩意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對錢的態度如果只是喜歡而不是迷戀,那麼這樣的人就不能被認定為庸俗,只能說是現實而已。
在金都會寧的東南方,有一個與金國山水相連的半島小國,名叫高麗。此時的高麗半島還是王氏一族的天下。看著鄰居的一夜暴富,高麗君臣的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仁宗大王對權臣李資謙感慨道:“真想不到似女真人那樣不堪的一群人竟然還有飛黃騰達的一天!難道說世道變了?我們這些安分守己的人都沒活路了?”
李資謙是仁宗的外公,他並不稱仁宗為“大王”。在他看來,仁宗只是個不諳世事的毛頭小子而已。他回答道:“認真論起來,女真人能有今天還不都是咱們的功勞?是咱們的人翻過長白山教會了他們立法與待人處事的常識。高麗可是金的父母之邦啊。”
仁宗不以為然道:“李大人,您說的那些都是陳芝麻爛穀子的老黃曆了。現在人家發達了,沒咱們什麼事了。不過,他們攻破汴梁城對咱們來說也是有些好處的,很多中原人為避戰亂來到了咱們這裡,也給咱們的生產與發展帶來了福利。雖然咱們沒有參與討伐大宋,但從結果來看,卻是金人吃肉咱們喝湯。真沒想到他們那樣的一群野蠻人竟然能一夜之間陡然而富,我是真沒法接受這樣的現實!咱們向大宋稱臣,我不覺得丟人。畢竟大宋就是個有文化有根基的地方。可這樣了不起的國家竟然被一群野人給滅掉了!野人們還成了取代遼的北方霸主。簡直豈有此理!今後,咱們該怎樣和金人們相處呢?我是不認可向他們低頭的!我才不承認他們的大國崛起!”
李資謙在心下算計了一番,對仁宗建議道:“您現在必須認清現實人家比咱們強。您即便不高興、受不了,但也只能接受這樣的事實。當然,您要是不願意向金人低頭,也不是沒有辦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仁宗一聽便來了興趣,他忙向李資謙討教究竟。
李資謙捻著鬍鬚說道:“這世上萬事萬物之間都是存在著聯絡的。有聯絡的事物相互間就一定存在著關係。比如,我們與宋與遼就曾是臣屬關係,他們是君,我們是臣。關係能讓事物間的聯絡變得穩定牢固,也容易消滅新的可能。當然,臣屬關係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最理想的關係莫過於彼此間的平等。如果您想與金建立起新的關係,並嘗試改變,莫不如試著與他們建立起平等的關係。”
“嗯,您的想法聽起來還是很不錯的。可是,咱們怎麼才能與他們平起平坐呢?”仁宗追問道。
“最明顯的平等關係莫過於商貿往來。商人講究的不就是物有所值,願打願挨的公平無欺嗎?我們可以與金國嘗試通商。把高麗出產的好東西賣給他們,這樣既可以得到他們從汴梁城劫掠來的銀子,又能淡化高麗對大陸的依附、臣屬關係。不知您意下如何。”
仁宗拍掌稱讚道:“果然是個好辦法!既然李大人有這樣的見識,不如就請您出使一趟會寧,與他們談一談兩國通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