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知道洪志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那我們不用太擔心了。”

“要不要派人把他抓來?”

“不用,他只是試探我們,估計還不想和我們馬上翻臉,我們奪取肅州城的目的是要打通通往西域的通道,而不是和洪志平在這裡勾心鬥角的。”

“如何處置洪志平,那是臧指揮使應該考慮的事情,我們只要把探知的訊息告訴他即可。”

“你以為以前投靠我們的人都是安分守己之輩嗎?如果你這麼想,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很多人都心懷鬼胎,表面上對你唯唯諾諾,但是私下裡卻想給你遞刀子。”

“洪志平不過是一個被我們提前看穿的小人,所以只要我們以後對他有所防備,一定不會有什麼大麻煩的。”

“其實我們最應該防範的,還是那些沒有露出馬腳的人,你好好想一下,為什麼洪志平會主動邀請我到他府上吃酒?還有他不斷派人到軍營進行試探,這到底都為了什麼?”

“屬下不知,請將軍告知一二。”

“我認為都是殺戮者一號惹的事,有人已經把訊息透漏出去,所以洪志平才會找我打探訊息。”

“誰?是軍營內的人嗎?”

“有可能,萬陵縣大軍一路上不斷補充兵源,很多人的身份不明,或許這個透漏訊息的人是剛投靠萬陵縣大軍不久的人,否則也不會讓洪志平來試探我?”

“那屬下派人去查!”

“大可不必,但也不得不防,在我所在的大帳外,再增加一部分暗哨,防止有人狗急跳牆,來盜取殺戮者一號。”

“是,屬下馬上去安排!”

既然知道洪志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及他來打探軍營的目的,所以阿布達也放心了。

在城外修整兩天後,阿布達在肅州城留下三千名士兵,然後讓大軍繼續行軍,目標直指玉門關。

玉門關,在《釋迦方誌》曾這樣記載:其中道者,從鄯州東川行百餘里,又北出六百餘里至涼州,東去京師二千里。從涼州西而少北四百七十里至甘州,又西四百里至肅州,又西少北七十五里至故玉門關,關在南北山間。

又西減四百里至瓜州,西南入磧,三百餘里至沙州,又西南入磧,七百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婁蘭地,亦名鄯善。又西南千餘里至折摩陀那故國,即沮沫地,又西六百餘里至都羅故國,皆荒城耳。

漢武帝時,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得名;關城方形如盤,北、西兩面有門,北門外不及百米即到疏勒河;和西南的陽關同為當時通往西域各地的交通門戶,出玉門關的北道,出陽關為南道。

六朝時自今安西通哈密一道日益重要,關址東移至安西雙塔堡附近;直至大晉朝時再次建立,現在的玉門關也是在漢代玉門關的遺址上建造的。

相對於其他的關城,大都築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之地,但是玉門關卻不同,周圍並沒有可以作為屏障的險峻山峰之類。

這是為什麼呢?

在荒漠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