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自由和民主(第2/2頁)
章節報錯
自此之後,建興帝沒有回新城行宮,繼續過他那醉生夢死的生活,而是留在萬陵縣,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有志之士,為民發聲,為國請願。
哪裡有不平事,哪裡有疾苦,哪裡就有建興帝等一些人的蹤影,彷彿他們專門為民主而生,為民主而不惜粉身碎骨。
“民主黨?”
李昌憲看著自己手寫的三個大字,久久不語。
既然民主黨都已經整出來,那共和黨和自由黨也相互不遠了。
隨後,李昌憲又在紙上寫了自由和共和幾個大字。
對於建興帝等人私下裡組織的政黨團體,李昌憲一點也不反對,反而相當支援,畢竟隨著萬陵縣地盤的擴大,各種勢力都會加入進來,從而各種聲音也會相應而生。
與其讓他們私下裡搞串聯,還不如公開出來,光明正大地宣揚自己的主張,哪怕是保皇黨和保守黨,也沒有關係。
李昌憲牢記一點,那就是槍桿子出政權,不管下面的人如何鬧,只要他手握軍事大權,這些政黨只能是亂蹦達,永遠翻不了天。
“軍隊集結的怎麼樣了?”
建興帝的演講結束後,萬陵縣的所有官員一致要求出兵,挽救大晉朝國運,拯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
話很好聽,也很有道理,讓李昌憲根本無法拒絕,所以答應了建興帝的建議和眾多官員的請求,在下月十五日,決定出兵北上,打算收復被三皇子搶佔的大好河山。
這二十多天來,李昌憲和阿不達等人一直調兵遣將,嶺南府和劍南府附近已經集結了二十萬的萬陵縣大軍,另外還有十萬軍隊還在路上。
雖然萬陵縣號稱百萬大軍,但是大部分兵力並不在萬陵縣,絕大多數都在東南沿海島嶼、南洋和南部諸國駐兵,還有一些在倭國、高麗,甚至有些軍隊已經深入澳洲和美洲大陸。
其實,李昌憲還想往波斯灣地區派兵,但是遭到阿拔斯王朝的拒絕,哪怕是來保護萬陵縣的商人也不行。
阿拔斯王朝,俗稱黑衣大食,因其王朝旗幟多為黑色而得名。
李昌憲曾詳細地研究過黑衣大食的資料,在哈里發曼蘇爾執政時,以伊拉克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營建了新都巴格達,於762年遷都至此。
該城宏偉壯觀,人口眾多,商貿繁盛,是與當時的長安、君士坦丁堡齊名的國際性大都市。
阿拔斯王朝建立後最初的近100年,特別是哈倫·拉西德和麥蒙執政時期,是阿拉伯帝國的極盛時代。
此時,阿拔斯王朝政治較為穩定,生產力發展較快,經濟和貿易繁榮,成為阿拉伯帝國的鼎盛時期。
目前阿拔斯王朝的領土面積約為1260萬平方公里,人口為3000萬左右,比大晉朝稍遜一些,但是軍事實力卻不可忽視。
這麼多年來,安西軍和黑衣大食在西域發生多次的爭鬥,雖然安西軍在軍事上佔據優勢,但是也無法撼動黑衣大食在西域諸國的軍事地位。
喜歡我被迫在古代做縣令請大家收藏:()我被迫在古代做縣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