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鳶踏上歐洲土地的時候,是芬蘭,那裡靠著北極,氣候非常嚴酷。

5月份的時候,正好是極晝期間,沒有日落。

愛德華帶胡鳶來這邊,是讓他觀賞一些北歐建築家的作品。

“我感覺心靈的空間受到了洗滌。”

“每個地區的生活空間都有其獨特的個性。”

“這個是自然的。”

胡鳶開始寫寫畫畫,雖然他的素描不如張鹿,有了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大概的意思是能表達出來了,愛德華,則是在一旁拍著照片。

紙的背面寫著:北極光的聖地。

有很多茂密的森林,

很多威嚴的白教堂,

這裡沒有摩天大樓,

沒有大城市的喧囂噪音,

只有大自然的清新靜謐,

森林的小木屋,

我與愛德華在海邊礁石上垂釣著。

此時很想你。

只呆了3天。

來時,我覺得很冰冷,

走時,卻覺得很溫暖。

2005520日胡鳶

這次與愛德華的出遊,是以學習建築為目的,帶著張鹿給的幾本書,在途中有空就讀一讀。

他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建築,學習過歷史,僅憑著,自己平常看的幾本書,如果他是建築系的學生,應該會更有收穫。

愛德華生動的給他講述,胡鳶不理解的地方,就用紙筆記錄下來。

在心靈最飢渴的時候,有這麼一個朋友,帶他親臨當地去看看。

親眼看到建築還有感受人文世界,感覺很好。

即使是相同的東西,在書上看到這個建築,透過圖片,或者簡單的詞彙介紹,跟實際親身體驗是不同的。

所理解的深度,也完全不同。

胡鳶,被感動了,是被這世界之大,所感動。

他們到了歐洲之後,開始坐著火車,走遍了。沿途走遍的很多國家。

胡鳶想起了,自己18歲出來的時候,在90年代初,自己也算是艱難的求生存,如今已過了10個年頭了,從未想過,會獨自走上這一步。

“究竟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胡鳶問著,不知道他是在問愛德華,還是再問自己。<.”

“跳出條條框框,不要去思考意義,不到死,你想不明白。”

6月份,到達法國。

曾經看過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浪漫主義歷史小說。

在自序中寫道,若干年前,本書的作者,參觀了聖母院,或者不如說,遍索聖母院上下的時候,在兩座鐘樓之間的黑色角落裡,發現牆上有寫著:anatkn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