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就跟他們聊起了素問,記憶超群地他,記得素問的歷史。就跟員工們說著,這是一家小縣城的作坊出來的,你們可知道?

馮教授這邊是看到了顏書勤發表的企鵝設計日誌。這個熱愛文學,喜好設計的學生,總會發表他的一些設計隨筆感想。

藝魂從1998年開始的案例。記錄了喝一些業主們,專案的故事。

剛開始的設計署名,還都是他自己。

後面開始變成他的員工們。張鹿由早幾年開始就被他署名了。

可以看到她這些年的設計歷程

直到2007年,走過了9年的歲月,專業的攝影師拍的照片,白天與黑夜的冷山別墅,建築溶於山中。頗有賴特的有機建築的意味。

一天上課,馮教授,拿出了張鹿設計的案例來講課。

這個他關注了多年的學生,在大四的時候,就小有所成,感到自豪。

大一舉辦個人畫展,受到了美術協會的認可,吸收為會員。

這些年來,一直勤奮好學,不恥下問,有成績,是必然的。

提前跟張鹿說好,讓她課上分享一下自己,馮教授認為算是一個比較勵志的正面形象。

張鹿走到臺前,自信。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張鹿。”

底下的人都樂了,認識!不用自我介紹了。

“那我就簡單說一下,我與這個案例的緣分。冷山別墅是2000年的時候,顏書勤學長公司開始跟的,當時是我和他一起做的初步方案,不過沒成。原因,並不是方案不受認可。而是業主個人的因素。時隔7年,專案才完成。”

眾人都倒抽一口涼氣,一個小專案,也得跟那麼長時間。在他們的認識裡,住宅就是小專案。

很多人都說,學建築的去做室內設計,真是大材小用,當然不能否認,室內設計,可以讓建築更加出彩。

優秀的室內設計師,到最後轉做建築,咱的起點,是人家的終點啊。

很多人都認為,室內設計不是不能做,而是沒必要做。

這些人,現在還不清楚,建築系的學生,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為什麼那麼多建築系畢業的人最後轉到室內,就是因為室內相對比較好上手,比較能夠充分在設計中注入自己的理念,有更強的操作感與成就感。

有多少建築大師,頂著社會輿論與同行的不屑最後轉行打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呢?

“我外公是一位建築工人,從小,我就勵志要當一位設計師,十幾歲的時候,就在顏書勤學長那邊學習室內設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和學長頗有緣分,他的父親正是我外公的同期出道的人。”

說起外公,張鹿眼睛有點溼潤,因為突然想起,今年是2007年…到年底,他就…這個改變不了。年紀大了,終究是逃不過一死。

突然的停滯,讓同學們都很是納悶,怎麼說著說著,就哭了。

很快,張鹿便調整了心情,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她有點悔恨,這些年,真的陪伴他們很少。當下就決定,假期時間多回去陪他。早年,還沒這麼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