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災後景象(第1/2頁)
章節報錯
胡鳶也耐下性子哄著這個“電燈泡”。
“要不這樣,我先送你回家?回頭我請你玩兒可好?今天有點事兒,我的借用一下你的閨蜜。”
帶她一起?不存在的。兩人都沒法好好說話了。
“你的那個網咖,要給我免費上網。我去上會網。”
趙曉冉開始提著條件了。
“這個不行,未成年人的小娃娃還是不要去上網了,不是我在意那點錢啊。下回等我在時候,沒人的話,再叫你去可好?”
一陣苦磨之下,趙曉冉才同意不當這個電燈泡。也不用送了,揹著書包,就自己走回家去了。
待人走遠,張鹿才開口問道:
“古鎮的情況怎麼樣了?”
“情況不樂觀,好在沒有人員傷亡,都安置好了,要不要去看看?”
一路上,胡鳶跟張鹿說了,那天離開後去做的事兒,以及最近道聽途說的情景。大半房屋基本坍塌。受災嚴重,災戶有400多戶,房屋受損700多間。經過鑑定,危房有300多間。目前人員全部暫時安置在縣體育館內。
兩人來到體育館門前,原來是健康的“扞衛者”如今變成了避災的“守護神”。
這個體育館還是華僑捐建的,以華僑的名字為命名。
體育館外有很多小孩子在玩著球,裡面都是一個個帳篷,作為臨時住所。
讓張鹿印象深刻的是門外坐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婦人,在無淚的抽泣,燈光照在她的臉上,十分的憂傷。
“這是古鎮裡的第二高齡的老阿婆,今年92歲了,我今早有來過,聽到村民們有說起,那天緊急轉移,這個阿婆不走,大災當前,說要與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宅共存亡。
但是她家就住在古橋邊上,一旦發大水,第一個受災的就會是他們的家。阿婆緊關房門,最後民兵們把門都給踹開,好說歹說,才把阿婆轉移到這邊,而阿婆的家如今已經坍塌了。她也無家可歸。”
聽到這裡,張鹿的眼眶已經溼潤。
“她的孩子呢?”
“早年出到外省務工了,家裡只剩她一人了。”
還是一個孤寡老人。
“這些人裡,大部分的家都一定程度上被毀了,縣內已經在準備一些安置房了。你看,那邊那個綁著石膏的人,那是民兵長劉鵬,是最後撤離的人,還跳下水裡,去救了當時掉進水溝的同鄉,現在受著傷,實在讓人敬佩,也成了這次災害唯一負傷的人了。揹著老阿婆出來的也是他。”
朝著胡鳶指的方向,張鹿看到角落裡,一個抽著煙,神情疲憊的中年男子,看上去40幾歲。社會的美好,就是因為有那麼多無私付出的人……
“我們去古鎮看看吧,我十幾年沒去了。古橋很快就會修復好了。受災的群眾,也會在年底就能回到自己的家去,放心吧。”
古鎮距離縣城有將近20公里,是縣內的一個偏遠縣。兩人騎著摩托車。
越接近災區,沿路更嚴重。樹木基本上都倒了,房屋即使沒坍塌的也有大大小小程度上的破損。
剛進古鎮,就看到一座被攔腰斬斷的古橋,中間一段20多米除全部沖毀,橋上的木板都被沖走,所幸橋墩都還在。這個場景,自己還是在後來從照片上看到的。親眼所見,給心靈上帶來的衝擊真的很大。
這座承載著無數人記憶的廊橋,也是唯一的一座了。早就納入了省保。
水流依然湍急,一遍一遍的沖刷著橋墩,如今的破落景象,讓張鹿再次眼眶溼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