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群雄逐鹿,公孫崛起(日萬求月票~)(第2/4頁)
章節報錯
袁紹覺得自己根本打不過公孫瓚。
何況還不知道幽州牧劉備有沒有在給公孫瓚撐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公孫瓚也是這麼認為的。
於是,面對袁紹的服軟,公孫瓚日益囂張,不斷派兵進逼冀西九郡,武力搶佔地盤,擠壓袁紹的生存空間。
袁紹對此並沒有太多辦法,只能逐步後撤,避免與公孫瓚開啟大規模戰事。
好在,公孫瓚並不是只盯著冀州一處地盤下手,在進逼冀州的同時,又令部將向東佔據青州全境,向南攻略兗州,兵鋒直逼東郡。
三線出擊!
這讓袁紹大鬆一口氣。
袁紹一邊加強訓練士卒,整頓軍備,一邊派辛毗出使兗州,聯絡東郡太守曹操共擊公孫瓚;另一邊派荀諶
出使涿郡,探聽幽州牧劉備的口風,看看劉備到底會不會插手冀州之爭。
如果劉備不插手冀州之爭,那他袁紹說不得要與公孫瓚一戰了。
因為他已經退無可退,再退就要退出冀州了。
如果劉備有意插手冀州之爭……那也要儘量說服劉備保持中立。
無論付出任何代價!
冀州可是他袁紹憑本事忽悠來的,絕不能拱手讓給公孫瓚。
……
涿郡,州牧府。
眾文武分列左右,劉備高坐主位,看著筆直立在堂下的冀州來使,澹澹問道:“如果先生此來是為袁氏做說客,勸我保持中立的話,那便不必開口了。”
荀諶拱了拱手,認真的說道:“在下此來並非為袁氏做說客,而是為明公一世英名而來。”
“哦?似我這等織蓆販履之輩,竟也有英名?”
荀諶大聲說道:“自是有的!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昔日高祖皇帝也不過是汜水一亭長,光武帝不過是南陽一牧童,明公萬不可妄自菲薄啊。”
“現今群雄並起,社稷傾覆,天下離亂,百姓倒懸,以在下觀之,非明公不可濟世!”
“承蒙先生高看,備愧不敢當,愧不敢當啊…”
劉備笑呵呵看著荀諶,“既然先生都認為我可濟世,那為何卻投奔了袁氏呢?想來,先生應是更看好袁氏,而非我劉備啊。”
“明公有所不知,那公孫瓚乃是一個寡德殘暴之人,歷來不遵王法,恃武逞兇邊地,縱容士卒殺吏害民,劫掠大族,民怨沸騰!今又為一己之私,蓄意挑起爭端,置冀州數百萬百姓於水火之中,明公與此人為友,著實令天下向投之士寒心啊,非我等不投明公,而是明公已經做出了選擇,放棄了我等!”
荀諶傲然環顧眾人,繼續對劉備說道:“明公座下諸公,多為四海飄零之士,幾無大族子弟,這難道還不能說明什麼嗎?”
這話倒是事實。
在這個時代,如果沒有世家的支援,那便算不得真正的豪強,稱霸天下的阻力也會非常之大。
時至今日,劉備已經貴為幽州牧,坐擁北方一半天下,可世家大族子弟來投者卻是寥寥。
劉備一度以為是自己待遇開得不夠好,連連給治下官員升職漲薪,分配府邸,另外還安排丫鬟僕從,把所有能給的待遇都拉到了頂。
但是依舊收效甚微。
現在聽荀諶這麼說,似乎原因是出在和公孫瓚交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