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

完蛋了!

董卓要暴走了!

李風臉色大變,“我嶽…蔡公呢?”

“已送往遼東,一開始他不肯去遼東,說什麼都要回到長安朝廷,繼續擔任那什麼大官……沒辦法,屬下只好把他給綁了…”

李風點點頭,出了草叢,急匆匆來到中軍大帳。

一見面,就噼頭對劉備說道:“大哥,出事了,快撤軍吧!”

“撤軍?為何要撤軍?”

“出什麼事了?”

“董卓要暴走了…”

“董卓暴走?何懼之有!”

劉備正在大營裡巡視新調過來的十萬遼東士兵,聞言渾不在意揮了揮手。

“四弟,眾諸侯今日齊聚十數萬大軍再度會盟,氣勢正盛,正當進取,何言退兵?”

“這個……”

李風頓時不知道該說什麼。

確實,諸侯討董進行到這一步,已經演變為關西集團和關東集團的全方位對抗,任何一方退縮,都是彼此無法接受的結果。

關西集團和關東集團的夙願,最早可以追朔到西漢時期,當時劉邦定都長安,關西為天下重心,大量關西人才得到重用,進而形成一個個家族門閥勢力。而劉秀建立東漢後,定都洛陽,而劉秀的起家在關東地區,尤其是冀州和豫州,朝廷重臣大都出於此兩地。但關西同樣底蘊深厚,尤出將才,所以就有了“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說法。

總體來說,到了劉宏時期,朝堂上的大臣以關東人士佔據主流。對此,關西人士並不滿意,尤其是位於邊疆的涼州幷州,當地人士認為自己長期與外敵對抗,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優待,所以先有邊章韓遂之亂,後有了董卓趁勢而起,這實際上是涼州幷州人士對關東人士長期把持朝政的不滿,只是以董卓之亂的方式爆發出來,最終形成關東諸侯對抗董卓+馬騰韓遂聯盟的局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實質上就是關東諸侯不滿涼州和幷州勢力奪取了自己對朝廷的掌控權,想奪回掌控權,而在東都洛陽展開的軍事交鋒。

弄明白這一點,就知道為何董卓封了那麼多關東人士為州牧和太守,這些人卻依然要起兵反抗他的原因。

——關東諸侯無法忍受自己被董卓洛陽趕出,從朝堂上趕走,發配到小地方當一個小小的郡守。

所以就有了二次會盟,就有了袁紹勸劉虞稱帝,取劉協而代之的提議

不過這個時空,袁紹並沒有對劉虞或劉備提出這個“稱帝取而代之”的提議。

一來,因有劉備這樣的強力宗室在,劉虞有些不夠資格了,不但劉虞不夠資格,天下任何劉姓諸侯也都不太夠資格。

二來,如果轉而提議劉備稱帝的話,袁紹擔心劉備會真的答應——他只想扶植一個傀儡皇帝,並不想給自己找個爹。

所以,只要把董卓趕出東都洛陽,趕回到偏遠的關中地區,讓其從宰執天下的大漢相國變成一個地方小諸侯,關東諸侯們的心裡就平衡了。

在這個目的沒有達到之前,眾諸侯包括劉備,都不想罷手。

“大哥,接下來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危險……”李風看著自己100185的藍量,又勸了一句。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該說的話他都說到了,聽不聽在大哥。

劉備環顧周遭新調過來的四十五萬遼東大軍,傲然說道:“幾十萬大軍在此,能有什麼危險?”

頓了頓,又溫和的看向李風,“四弟不必多慮,為兄自有主張。”

“……”

見劉備主意已定,李風拱了拱手,默然告退。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