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華雄:殺雞焉用牛刀!(5K求月票~)(第2/4頁)
章節報錯
必然是魚死網破!
董卓一定會把洛陽城內外所有百姓,達官貴人,包括皇帝,全部宰了。
你不讓他有活下去的希望,他會讓你釘死在軍事家的恥辱柱上。
要知道,在座大多諸候的家人都在洛陽城中,真就不怕董卓大殺特殺?
曹操後知後覺意識到這個計策過於陰絕,悻悻然退下。
這個時候的他還不是幾年之後那個軍神,所獻計策難免會有些考慮不周,不過已經有一些軍神的影子了,用兵層次分明,直指要害。
曹操退下後,袁紹站了起來,提議正面幹翻董卓,不做任何前戲,以霸道無敵之勢,直接從虎牢關碾壓過去,碾進洛陽城,將董卓碾成齏粉。
這個提議的重點是“簡單粗暴,不講道理”,但是比較費士兵。虎牢關可是天下雄關,硬趟過去得死多少人?二十萬都不一定夠。
在李風看來這個提議簡直是愚蠢至極,如果是他用兵,那必然是圍三缺一,只給董卓留下一條歸西的道路,但這樣做對統帥的統領全域性能力要求非常高,現階段的劉備很顯然不具備這樣能力。
所以,劉備只是猶豫了片刻,便接受了這個簡單粗暴的提議。
打仗嘛。急不得,得慢慢來。沒有誰一開始就是頂級統帥,韓信除外。
更何況董卓手裡要人質有人質,要皇帝有皇帝,要兵馬有兵馬,要勐將有勐將,絕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戰爭的勝負大多時候都不是由紙面實力決定,而是由敵我雙方主帥的臨場發揮所決定,否則,歷史上也不會有那麼多以少勝多的桉例。
討董戰略敲定後,酒足飯飽的眾諸侯紛紛起身告辭,約定明日來遼東軍大營,歃血為盟。
此時天色已晚,袁遺也已奔出了二百里,檢視了全部兩百個遼東軍營寨。雖然他沒有細數,但每個營寨中計程車兵人數都在3000+以上,而且都是精銳士兵,一看就知道久經訓練,絕非濫竽充數計程車兵,這也與劉備所說的每營五千人基本相符。
也就是說,劉備就算沒有百萬大軍,兵馬數量至少也在六七十萬以上。
得到這個結果,袁遺已經差不多相信了劉備有百萬兵馬的事實。
他騎著馬,震驚且茫然的往回走著,喃喃自語:“劉備居然真有這麼多兵馬…他怎麼可以有如此之多兵馬?”
“既然劉備有這麼多兵馬,那我們還討伐董卓幹什麼?打跑了董卓和小皇帝劉協,為劉備做嫁衣,助他順利稱帝嗎?”
“不行,回去一定要和大兄袁紹)及眾諸侯商議一番,此次討董,不但不能盡心盡力,必要的時候還要拖一拖盟軍的後腿,否則,真要給劉備撿大便宜了!”
打定主意,袁遺鼓起餘力,策馬朝盟軍駐地趕去。
………
在十八路諸侯在酸棗歃血為盟的時候,董卓正被另一件事情煩惱——有一些當年的黃巾軍殘餘部眾,約十餘萬人,號稱白波軍,重新聚集起來侵犯太原,而後攻陷河東一帶,很多老百姓都逃到了長安附近的三輔一帶避難。
身為大漢朝廷的主事人,此事董卓責無旁貸,只好派出女婿牛輔去河東攻打白波賊。可是,牛輔打了很久都不能取勝。
這讓董卓很是上火。
與此同時,他得知了關東十八路諸侯所有底細,其中大多是他剛封出去的各地郡守,刺史,州牧,這些人不念他的恩情,居然起兵反對他!特別是這夥人發起者曹操和組織者袁紹,前者當初被他重用,卻不識好歹要刺殺他;後者他之前心慈手軟放過,特意封為渤海太守,然而這兩個人跳反跳得最高。
一想到這群不知感恩的二五仔,董卓就氣得牙疼,壓抑不住心中的熊熊怒火。
他向來信奉的就是:我敬你一尺,你也得敬我一尺;如果你不敬我一尺,那我就送你去死。
既然這幫人不識好歹,董卓也懶得再講什麼道理,當即下令把袁紹的叔父袁隗一家,以及其他在京城的袁氏宗族全部殺光,一個不留。
但對於和李風有牽連的蔡邕,董卓卻沒有一殺了之,而是在女婿李儒建議下給予了重用,三天連升三級,從御史中丞直接升到左中郎將,又封高陽鄉侯,甚至還對他言聽計從。
與此同時,董卓派出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鑲,讓他們帶著朝廷的旨意前往盟軍駐地,勸各路盟軍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