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出兵百萬,酸棗會盟!(第2/3頁)
章節報錯
張飛拖著李風來到太守府正堂,對劉備拱了拱手,說了句“大哥,我把四弟帶來了”,就坐到了劉備右手第二位的位置。
李風抬眼四望,劉備高居上位,關羽眯著眼安坐於右手第一位;
右手第三位的位置則是空著的,右手第四位坐著太史慈、第五位坐著趙雲、第六位坐著黃忠,之後是張敞、陽儀、柳毅等人。
左手第一位坐著鑄錢官,也就是劉備的岳父甄逸,左手第二位是五郡治中管寧;
第三位是軍師徐庶,之後是從事簡雍、遼東郡丞邴原;玄菟太守李敏、樂浪太守劉政、帶方太守涼茂、真番太守王烈,以及公孫昭、卑衍,倫直等人。
文左武右,濟濟一堂。
“大哥。”李風拱手行了一禮,哥幾個雖兄弟相稱,明面上該有的禮數還是要的。
“四弟且坐。”劉備抬手示意。
等李風入了席,這才說道,“曹操號召天下諸侯會盟酸棗,共討董卓。現如今已有十幾路諸侯群起響應,故而請四弟前來一議。”
講完形勢,劉備轉而看向眾人,“我有意前去會盟,見識一下這天下各路諸侯,又覺身為帝室之胃,應當安守遼東,不摻和天下亂局。是以糾結難定,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眾人聞言,紛紛蹙眉,默默思量其中得失利害。
天下間劉姓諸侯何止一家?但響應曹操者卻寥寥,只有兗州刺史劉岱一人。
表面上看,這諸侯討董是關東群雄與董卓的恩怨,反抗董卓搞一言堂,實際上則是關東群雄在藉助討伐董卓之命,擴充實力,反抗皇帝劉協的統治。
考慮到這一點,劉備出兵的合理性就值得商榷了。若去會盟,則表明了態度和關東群雄站在同一陣營,反抗劉協的統治;若不去會盟,繼續安安穩穩待在遼東,讓治下數百萬百姓豐衣足食,那便無事發生。
即使天下打爛了,到時候出山平推,在廢墟上重建一個大漢就是了,一如昔日劉秀故事。
這其中的利害一眼便知,智者都知道該怎麼選。
但眾人卻沉默不語,無一人表態。
因為劉備言語中的暗示意味太明顯了。
他想去會盟!
攔不住那種!
見無人開口,劉備目光落在徐庶身上,“元直,你怎麼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徐庶無奈的站了起來,拱手道:“主公,此事四將軍早有定議,是去是留,主公可問從虎,庶不便獻醜。”
徐庶知道劉備是想讓他率先表個態,但這個態度他還真不能先表,還是讓劉備的結義四弟李風率先說出來比較好,他說的話可就真的是在關公面前耍大刀了。
一開始剛被劉備拜為軍師的時候,徐庶是意氣風發的,心裡想的是“誰特麼都別想攔我,我要施展平生所學,助劉備成為遼東諸郡最強諸侯,威震海東,強勢打服周邊諸胡。”
等了解到劉備真正的實力和已經打服了周邊所有外族的事實後,徐庶愣了很久,默默調整了自己的目標。這時候,他想的是“威震海東,打服諸胡這樣的成果算不得什麼,誰來誰都行,有手就行!在我徐元直的運籌帷幄下,劉備一定會成為大漢最強太守,左右天下風雲變幻。”
當發現劉備治下實際控制的地盤不是一個郡,而是七個郡,總人口五百多萬、總兵馬五十多萬的時候……徐庶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待了很久很久,出來之後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凡事能不表態就不表態。
平日裡,他只是掛著一個軍師的名頭,每天和劉備嘮嘮嗑,吹吹牛,其他也就沒有負責任何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