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局勢(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周朝與歷史上的明朝一樣,都是正值小冰河時期, 氣候比後世冷得多。入冬之後, 北風呼嘯,雖然不是北方那種鵝毛大雪, 也接連下了好幾場雪,天色總是灰濛濛的, 濕氣很重,冰冷透骨。
今年夏季遭遇了洪水,秋冬又是大雪,往年這個時節, 衙門中最怕的就是凍死人的訊息,今年陳知府卻覺得甚是舒心。
因救災及時, 晚稻順利播種,境內總算沒有鬧饑荒。且秋收之後,指揮使葉琛將軍領著人大修北江堤壩,所徵調的民夫都有錢糧補貼,百姓又多了一份收入。
韶州地處粵北山區, 大瑤山脈中住著瑤族、壯族等少數民族, 冬天大雪封山, 這些山民的生活就很艱苦。
而今年入秋之後,越王就命人到瑤山收購山貨。
山路崎嶇, 少數民族住在大山之中, 往常出來一趟很不容易,如今有王府的人進山收購, 價錢還公道,自然都是興高采烈,小小發了一筆財,可以安然過冬了。
因此,這個冬天,韶州府上下都對越王感激不盡。
而朝中也發下了對于越王治水患、建大壩的嘉獎。
年輕的越王殿下勵精圖治,即使是偏安一隅,也能著眼當下,力求治下富足太平。
而另一些就藩的親王,或醉生夢死或玩物喪失或忿忿不平……
相較之下,孰高孰低已經一目瞭然。朝中上下,對於就藩的諸位皇子,心中都有自己的評價。
進了臘月,天氣越發寒冷,就是在屋子裡坐著,仍能聽到窗戶外呼嘯吹過的北風聲。
衙門已經封衙,越王府的屬官也放了假。
在放假之前,越王殿下將節禮一一賜了下去,如儀衛司統領黃亭豪、右長史莫仲平這些籍貫廣東的官員,都帶著越王的賞賜,回了老家與家人團聚,也算是衣錦還鄉。
黃亭豪是廣州府人,據說臨行前越王還親自召見了他,屏退身邊的人,不知說了什麼。
顧桓得知後,笑了笑,黃家在廣州也算大戶人家。嶺南重武,黃村更是武進士牌坊林立,在廣州府駐軍中有一定影響力。
但這些事,暫且與他無關。
越王賜下的年禮中,有從瑤山收購的山貨,其中幾塊上好的紅狐貍皮,顧桓命人做成了一件鬥篷,和送進京的年禮一起,命人孝敬給聞姨娘。
一件狐貍鬥篷,在定國公府自然不算什麼,但卻是顧桓的一片心意,聊以慰藉聞姨娘的思子之情。
今年的年禮,是上月月末便打發人送上京的,算算日子,也該到了。
此時顧桓在書房裡,望著窗外的風雪,靈感一動,揮毫寫了一首七律,自己讀了一遍,覺得頗為滿意。
林先生名士風流,這幾個月來,顧桓和江淮常常結伴去丹霞書院請教,在他的指點下,顧桓作詩的水平也進步了不少。
顧府外,顧行穿著藏青色的小毛衣裳,領著人壓著一箱箱的年貨,風塵僕僕地打廣州回來。
進府之後,先換過衣服,去後院給母親請安,然後就要去見顧桓。
他母親金氏拉著他的手,說道:“喝杯熱茶暖暖身子先,何必這樣著急!”
“正事要緊。”顧行笑嘻嘻地說著,離開了母親的院子。
金氏無奈地搖搖頭,和一旁侍女說道:“你看他,日日在外頭瞎忙,一會兒上湖南,一會兒下廣州,也不知忙得什麼!”
雖然這麼說,語氣中卻帶著滿意和驕傲。
侍女笑著扶著金氏坐下,說道:“這府裡上上下下、裡裡外外的事務都是大爺在操持,自然忙碌些,太太應該高興才是。”
金氏一聽,果然又高興了起來。她是寡母帶兒子,又只是國公府旁支,在京中的日子也是捉襟見肘,頗為不易。初初聽兒子說要來韶州時,也是忐忑不安,但她是個沒什麼主見的,夫死從子,只能跟隨兒子而來。
沒想到韶州的日子倒是頗為舒心,這間大宅子處處精緻,顧桓未婚,女眷中就只有她一個主子。府裡內外事務又是她的兒子當家,自然沒有什麼操心的。
這邊廂,顧桓坐在書房裡,對著單子,一樣樣地聽顧行介紹在廣州採買的稀罕物件。除了幾樣好的,留著來年送進京做節禮或是留著自用,其他多是留著年後備禮用的。
如今他也是有職司的人,自然少不了同僚間的人情往來。
顧桓聽顧行介紹完,放下單子,笑道:“阿行辛苦了,這些東西你安排好就是。今日天寒,叫廚房燉兩只野鴨子,架個火鍋,咱們吃酒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