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桓與楊濱邊聊邊欣賞這皇家行宮。

湯泉宮此時秋意正濃,紅色的楓葉倒映在湖水中,連湖也染成了緋色。顧桓和楊濱走到湖邊,看著波光粼粼,倒是難得的閑適。

不一會兒,就見一群人從湖邊的另一條小徑走出,人未見,笑先聞,卻是一群錦衣華服的公子們。

幾位皇子的伴讀們也在其中。

看到顧桓,孔貞明快步走了過來,笑著說:“顧桓你起得好早!我們正要去尋你,侍女卻說你出門了!”

“難得來一次,就想早點出來看看。”顧桓笑著回答,又為眾人引見了楊濱。

人群中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也都相互見了禮,就聽孔貞明說:“皇後娘娘在湖那邊的水榭裡設了個詩宴,很多年輕人都過去了,我們也正準備去湊湊熱鬧。你們可去?”

顧桓點點頭,對楊濱說:“一塊去吧。”

楊濱有些猶豫:“我不會作詩……”

“我也不會。”顧桓笑了笑,“湊熱鬧罷了。”

秋狩正式開始前,各家子弟常常聚在一起吟詩作畫,展現自己的才華,以期得到皇帝或皇子們的賞識,也是一貫的傳統。

沿著湖邊蜿蜒的小徑走了好一會兒,漸漸聽到前方的人語聲了,穿過一片開得茂盛的菊花,只見水榭中果然熱鬧得很,王皇後和幾位高位嬪妃在湖邊擺了長桌,不少年輕的公子在長桌旁或站或坐,或吟詩或作畫。

湖邊還有三三兩兩的年輕貴女在賞景,也有圍在皇後、妃嬪身邊談笑的,身姿窈窕、清脆的聲音如黃鸝歌唱般婉轉,又如一把小毛刷子輕輕地撓著人的心窩。年輕的公子們心裡癢癢的,卻又都一本正經地目不斜視。

顧桓一走過來,就看到了那個人。

水榭四周圍著雪白的輕紗,在秋風中飄飄搖搖,陳昭坐在那裡,靜靜地看著遠處的淡淡煙波。

只是個小女孩而已,卻有著不符合她年齡的沉靜……

楊濱順著顧桓的目光看去,笑道:“康平郡主也來了……她旁邊的就是平郡王妃。”

顧桓這才回過神來,平郡王妃就坐在女兒身邊不遠處,穿著一身暗紅色直領對襟長衫,披著青色織金雲霞鳳紋綃紗披帛,鬢上簪著的花樹隨她轉頭的動作輕輕顫動,眉眼與陳昭極似,卻帶著歲月沉澱的溫婉,完全看不出已經四十多歲了。

顧家和平郡王府是姻親,顧桓又是晚輩,因此連忙上前去給平郡王妃請安。

“顧三郎也來了,”平郡王妃語氣和藹,“我聽你姐夫說你馬球打得不錯,給他大大地掙了臉呢。”

“都是姐夫領導有方,隊友們配合默契,小子不敢居功。”顧桓謙虛地說。

應對倒是得體……平郡王妃笑了笑,說道:“你來得可巧,公子們都在作詩,一會兒還要給皇後娘娘品評,你也去做一首吧。”

顧桓一聽作詩就覺得頭皮一緊,眼角的餘光卻發現陳昭似乎在向他看來,不知為何就不願露了怯,答應了一聲才告辭向長桌旁走去。

一起來的幾位伴讀都已經提筆作詩、作畫了,就連楊濱都在來回踱步地苦思冥想。

顧桓走到楊濱身邊,笑道:“你怎麼愁眉苦臉的樣子,不做不行?”

楊濱的眼角往湖邊瞟了瞟,小聲說道:“那麼多女郎在呢,好歹做一首……”

顧桓理解地點點頭,孔雀開屏嘛……

兩個人踱來踱去,早有做得快的,已經將詩謄抄好呈了上去。

正著急著,卻見湖那邊,天啟帝領著眾位皇子和幾位勳貴過來了。

王皇後笑著相迎:“陛下來得正是時候,這些孩子們正在作詩作畫,說要讓臣妾品評一二,只是臣妾哪裡懂這些,正好陛下來了,可解了臣妾的難題。”

天啟帝笑著坐下:“皇後過謙了,山東王氏的貴女,哪有不通詩畫的。”又對幾位皇子說:“今日難得有雅興,你們也去做一首吧。”

眾位皇子都只得答應。

十二皇子陳易就朝幾位伴讀而來。

孔貞明幾人都早已做好了詩,謄抄好了放在一旁。江淮還畫起了畫來。

陳易笑著看了一回,沒看見顧桓的,問道:“顧桓,你還沒推敲好?”

顧桓尷尬地笑了笑,說道:“我只會做試帖詩……”

魏倫聽了嗤笑:“顧三公子果然一心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