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立志(第1/2頁)
章節報錯
賞星閣是葳蕤院中的一座小樓,原本府裡的小少爺滿八歲之後都要搬到葳蕤院住,顧楚前成婚也住在這裡,成婚後搬到了東邊的棲梧院。至於顧林,因老太太疼愛不捨,至今仍住在老太太瑞恩堂的跨院。
因此這諾大的葳蕤院如今只有顧桓一個主子住,倒也清淨。
顧桓回到了賞星閣,丫鬟們就端著早膳過來。一碗雞絲粥、一小碟蓴菜、幾樣精緻的小點心,鮮肉小籠包,水晶蝦餃,紅豆糕冒著絲絲香煙,顧桓看著覺得更餓了,坐著吃了起來,他吃得很仔細,細嚼慢嚥,速度不慢卻沒發出什麼聲響,是受過良好教養的樣子。
飯畢漱了口,才喝了兩口茶,就見聞氏走了進來。
“三郎用過早膳了?胃口可好?”聞氏溫柔地問著。
顧桓站起身,等聞氏坐下才跟著坐下,點點頭說:“挺好,粥都喝了,還用了幾樣點心。”想了想又說:“我晚上想喝牛乳,每日早晚都要。”
聞氏笑了笑:“這不算什麼,吩咐下去就是。”
顧桓心下一鬆,看來聞氏還有些臉面,這國公府庶子的待遇也不錯。早上梳洗時,他在鏡子中看了看如今的形象。
一個瘦弱的少年,面色有些蒼白,五官生得倒不錯,長眉杏眼,鼻樑挺直,顧盼間頗有些神采。過去這雙眼中常有抑鬱之氣,如今取而代之的卻是堅毅和朝氣,看起來判若兩人。
只是身高卻比早上見到的顧林矮半個頭。幸好年紀還小,現在開始努力還來得及。
將來無論讀書習武,總得有個好身體。顧桓想到在地府時,閻君憐他大好年華卻因救人枉死,祖上又有亂世救民的無上功德,特傳他一份《無名訣》,據說練了能強身健體,若是資質好、悟性高,練至先天境,以武入道也未嘗不可。
顧桓心中神往,年輕人,誰心中沒有個武俠夢,幻想著路見不平一聲吼呢?
聞氏看顧桓有些神遊太虛,輕聲說:“你身子還虛著,好生歇幾日,暫且不去上學吧。”
顧桓點點頭,正想趁兩日熟悉府中環境和原主的學習進度,以免露了怯。
看著聞氏關切的神情,顧桓心中一暖,前世的父母已經再也見不到了,眼前的女子雖只有二十七八歲的樣子,卻是他的生母,想到記憶中,她為了照顧小顧桓,已經好些天沒有好好休息,眉宇間都帶上了滄桑之色,他不禁有些感動。
“我已經好了,姨娘放心吧,您也好好休養休養。”顧桓看著聞氏與自己相似的柳眉杏眼,笑道:“姨娘年華正好,可要好好保養,就是父親看著也歡喜。”
聞氏聽了俏臉微紅,嗔了顧桓一眼:“壞小子調笑起姨娘來!姨娘都是半老徐娘了!”
“姨娘不老,姨娘最好看了!”顧桓看著聞氏,誠摯地說。
母子倆說說笑笑了好一會話,聞氏才出了門,招呼大丫鬟蓮萼、蘭英吩咐了好一會,又交代小廝點墨去學裡請假。
聞氏是良妾,比顧璉的其他兩個妾有體面。只是她是外頭來的,人脈上就不如家生子抬上來的兩個賤妾,但她素來溫柔平和,從不調三窩四的,下人們不論心裡怎麼想,面上都給她留幾分面子。
顧桓坐在綺窗前,看著聞氏在小道上漸行漸遠,才回到書桌旁,翻了翻原主的功課。
小顧桓的字尚顯稚嫩,力道不足,卻也整整齊齊。記憶中,學裡的先生常說小顧桓讀書沒有天分,不如顧林有靈氣。
小顧桓心中不服氣,覺得先生偏心,讀書更是刻苦,成績卻仍是平平。
顧桓微微一笑,從前他學書法的時候,老師也這麼評價過他。天才固然好,可這世上哪兒來那麼多天才?更多的不過是平凡人。為人師表卻這樣一副遺憾的口吻,好像不是天才就有罪一樣。這些人難道都沒學過教育心理學嗎?這樣打擊一個小孩子,孩子們留下心理陰影甚至自暴自棄怎麼辦?
好在顧桓如今的心理是成年人,對此不過一曬。
顧桓提起筆,寫下了兩個字“科舉”。這字崢嶸鋒銳、意氣風發,是屬於顧桓的字,如他的人一般。
這是他整理好記憶後,立下的第一個志向。
誠然,作為國公府的公子,他就算讀書不成,也不算什麼大事,如他的三叔、四叔一般,捐個功名,補個外地小官,背靠國公府的大樹,也能慢慢升上來,他的四叔不過三十五六歲,前不久升了從五品的甘南州知州,比許多進士出身的寒門子弟升遷都快。
就是不做官,如後廊上依附而居的族人一樣,討好嫡支,打理族中庶務,也比尋常官員進項高,一位正七品的縣令,主政一方,月俸七石五鬥糧米,摺合1370斤米左右,按照顧桓前世的米價,月薪約人民幣五千元左右,夠做什麼呢?
就是國公府的門房,每月得的孝敬都不止這個數,更別說那些大管事。
族中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看不起那些“窮官兒”。
顧桓當然不會這麼想,“萬般皆小品,唯有讀書高”,在這個時期,沒有比科舉更能改變命運的渠道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有科舉進士,將來才能有立身之本,才能不依託國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