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嚴酷的必然代價(6)(第1/2頁)
章節報錯
【……以中國的西煤東運、北煤南運【1】,以及1972年建成並“服役”的330千伏劉天關輸變電工程【2】等國家戰略級工程為例,這些工程可以發展自主的貨運鐵路以及過載鐵路的工程建設能力,解決資源稟賦不均等的問題。
這樣的戰略級工程建設在世界範圍內還有很多,隨著人類對各類資源的開發越來越深入,這樣的工程以及對是否建設這些工程的爭議將會更頻繁地出現在世界各地,人類會需要更多的決策理論為這些工程提供決策,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爭吵。
然而,對這些工程中的新的科學技術的研發以及科學技術管理人員的需求成為了當務之急——據《瞭望》月刊提供的資料,直到去年為止,中國有科技管理人員約四十七萬八千人【3】。原作者認為,管理科學方面的專門知識及其培訓是應當被重點關注的問題。
但實際上,根據筆者們對希羽組研究所與國內外一些相關單位的交流與合作經驗的瞭解,中國的科技管理人員不僅普遍缺乏科學管理以及“管理科學也是科學”的意識,還缺乏培訓用的教材、培訓體系以及配套的制度建設……
……自“渤海二號”事故【4】至今,這一現狀甚至在工程建設領域缺乏發生根本改變的跡象……
——《所謂“管理科學”在中國的現狀》選段),作者:水馮水野遙佳、馮琪諾),發表於《解放日報》,1982.11】
丹羽姬月點頭應下:“我明白了,既然是水野姐姐說的話,我是肯定相信的。”
“其實,我是被夏教授說服的。”
丹羽姬月對自己的老師竟然能承認這種事感到驚訝:“夏所長,夏殿?”
“是的。如果你願意在我們這邊工作一段時間,甚至是畢業後能留在我們這裡,你會見到更多的。”
“真的嗎?中國也能有這樣的科學家?我記得他和我一樣,本科都還沒有畢業吧?”
面對丹羽姬月的追問三連,水野遙佳鄭重地點了點頭:“中國這個古老又年輕的國家,有太多不被你我所知的偉人了,擁有寬闊視野的偉大科學家更是不少。”
“但像夏希羽這樣不僅比我年輕,而且眼界比我開闊的人,我沒見到過第二個。而且他比我想象中的還要自信、包容、博愛,並且他確實在竭盡全力地,為我和淺野的研究創造條件。所以,我選擇留在了這裡。”
“這就是您能在這裡做出現已被公認為菲獎級的成果的原因?”
“不全是。但更多的原因,只有你入職才知道。”
丹羽姬月稍加思考後,立刻向水野遙佳提出了一個請求:“那麼,我想在我回國之前先在希羽組工作一段時間。您看可以嗎?”
“當然可以,以我對你個人情況的瞭解,我現在就可以答應下來。不過你是見習,暫時不會被登記到希羽組的工作名錄中……”
這邊的一對師生正在交流時,薛若琳正帶著彭天木走到了食堂。
“天木,你看,食堂裡的那位比我還年輕的大姐是這裡的大廚嗎?”
彭天木點頭,隨後一邊觀察著眼前的一切,一邊表示了自己的感慨:“應該是吧?你看門外的食堂公示欄。上面有彩色照片……等等,除了食材實物展臺之外,還配了那麼多的彩色照片?!希羽組可真是有錢啊,連中檔肉腸都不用,直接用高檔腸……還有,這位名叫‘魏思齊’的女同志是一級廚師……”
稍有了解的薛若琳點頭道:“差不多是廚師領域的五級工,可她是才剛到23歲的大專生……”
“嗯,先進去吃吧,你在老家可是吃過特級廚師燒的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