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在鋼絲上雙手彈琴(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上次見到汪霖這位沉默寡言的小同志時,還是在我去年前往法國搞研究前夕。
當時他坐在一眾中老年同事裡,雖然很少說話,但我卻很明顯地感受到他一直帶著不滿和不安在物理所工作。
但考慮到我對二機部九所之外的其他單位實在不好多說什麼,因此我只是簡單與他聊了幾句,隨後給他買了個黃桃罐頭,希望他能振奮起來。
只是我沒想到,第二次見到他的時候,他竟然已經在希羽組研究所工作了。
——周輝,1984.1.16】
“所以,你剛入職後拿到的收入是原來的四倍以上?”周輝立刻發現了問題所在。
汪霖先點頭後搖頭:“對,但這不是我來這裡的原因。在帝都那邊,排在我前面的人太多,不只是我的導師,還有一大堆資格比我老、人脈更廣的前輩。就算我再努力,每年最多隻能拿到兩千元,這種情況下我幾乎什麼研究都做不了。”
“這裡的各個實驗室負責人之間都是平行的,沒有什麼特別順序,直接從研究所分到每個人的兩萬美元起步的科研預算中劃撥就可以——聯席會議目前只對二十萬美元以上的重大科研專案進行稽核。”
“我目前是第四研究室的,還沒有正式擔任發言人。也就是說,只要我能拿出研究計劃,李佳悅教授就能點頭,給我至少兩萬美元的科研經費。我只在需要購買單臺一萬美元以上的特定裝置或藥品,又或者是要求更高的科研經費時去找聯席會議就好。”
周輝大受震撼:“希羽組這邊不是有一百多人嗎?”
“科研人員剛超過三分之一。就算加上研究生也不到一半。就算這樣,科研費用反而還不是研究所的主要開支。這點我至今還沒理解……”
兩人在之後的交談期間,周輝不斷地被希羽組的富有嚇到:“每年在伙食方面就要花二十萬元,科研經費兩百萬美元起步,但主要精力都在賺錢上?”
“是這樣。希羽組這邊有一個瘋狂的想法——透過不斷地努力,在五到十年時間內,逐步實現只用每年的利息滿足包括科研經費在內的基本開支的目標。就像研究所內流傳的笑話說的那樣——‘如何每年有兩百萬元可以花?很簡單,直接存上億的錢,然後把利息取出來就好。’”
聽到這裡,周輝下意識地問道:“有先例嗎?”
“有的。灰風大姐,也就是馮琪諾說過,外國的不少名牌大學都有不少來自校友的捐款,動輒就有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這些錢的利息暫時不能支撐他們的研究,但只要用這些錢去做高回報率的投資,就可以抵消掉相當一部分科研經費,或者是給學生提供福利,確保大學可以更好地吸收來自各個階層、各個國家的學生。”
“這種方案在國內,只有希羽組能做。我原來的物理所甚至是全院都還做不了——畢竟我們沒怎麼接收過其他單位和企業的捐款,更不用說什麼個人贊助了。”
“實際上,希羽組研究所主要是在接受夏希羽本人和微羽集團不定期的大量捐助和分紅,後者是寫在希羽組和微羽集團兩邊的合同中,透過聯席會議為法人確保的。而微羽集團不僅能用港資企業的身份幫希羽組研究所完成成果轉化,還能用他們自研的一批核心技術獲得專利授權費或直接生產產品進行銷售。目前為止,收益都非常不錯……”
隨著汪霖的介紹,周輝發現希羽組的強大並不只是在科研方面,還在商業運營方面。
“那……你覺得這裡的研究環境怎麼樣?”
汪霖思考了好一會後,最終準備用一個特殊的角度解釋:“您見過我們研究所的李佳悅教授嗎?”
“李佳悅?沒有……”
“她是一位美籍韓裔的天文學碩士。我前幾天吃晚飯期間跟她聊天體物理的時候認識的。那天晚上,她非常興奮地和我這個物理學本科生聊起了她進入研究所至今做的研究……”
當週輝從汪霖口中聽到李佳悅的成果大多都與天文學幾乎沒有關係,而是從生活中的情景出發,做出了一批重大發現,他竟然感到一絲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