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冬日悲歌1983(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上去,希羽組研究所在國內其他單位實行幹部年輕化的情況下,把這個至關重要的、實際上擁有與所長等同的話語權的實驗中心主任的位置,交給了一位比夏希羽大了將近十歲的卡羅爾·關原。
然而,即便如此,後者的年齡也僅僅是30歲。
對於一位在28歲以前就可以全世界隨意做手術、在各大醫學期刊和特種期刊發論文的醫生來說,卻不存在什麼問題。
希羽組似乎並不強調相對的“年輕”,而是能上能下。
畢竟,對於全部成員都出生於1950年之後的聯席會議來說,“年輕化”遠遠不如儘量讓在相同年齡段內有著更多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真正專家強化決策能力來的重要。
希羽組研究所的決策層在“年輕化”這個層面,已經足夠領先,甚至可以說是領先全世界了。
——遊佳燁,1983.12.3】
1983年12月2日,浦江時間上午八點十分。
這天上午進行的第二屆過渡委員會的所有議程全部變更為緊急議程,因此跳過討論環節,直接連續全票透過了五條重磅決議和一條資訊公示。
1)透過:
提前解散第二屆過渡委員會,結束委員會內所有成員的任期,並立即恢復聯席會議的一切工作。
2)透過:
對聯席會議任何議席的人員變動將增加如下的新手續本決議追溯既往)——
21)必須於這類決議透過後的一小時內,對其高聲宣讀三次與三讀擁有同等效力,可酌情使用擴音工具),以確保在研究所內的、八成以上的各部門人員及九成以上的各部門負責人知曉為準;
22)上述宣讀時間內,研究所處於緊急狀態,宣讀完畢後解除。
3)透過:
夏希羽因身體原因,主動提出自提議提出之日起,不再擔任實驗中心主任,並不再保留聯席會議席位。
聯席會議已透過該申請,並批准夏希羽不再擔任研究所的實驗中心主任一職聯席會議席位按規定不保留)。
決議透過且完成交班手續後,夏希羽可繼續擔任第四研究組研究員。
4)聯席會議成員任免:
經聯席會議全票透過,卡羅爾·關原被任命為實驗中心主任並自動獲得聯席會議席位,同時不再擔任其他一切職務,中止現有的一切非急診工作。
5)任免:
經聯席會議全票透過,伊麗莎白·安雅被任命為安全中心醫學)負責人兼醫務處主任,同時在交班完成後,接管卡羅爾·關原既有的非急診工作,且不再擔任其他一切職務。
6)透過:
沈涵曦主動提出轉入夏希羽科學家工作室後,擔任專職科研秘書,同時不再擔任方尖碑中心原科研秘書處)主任,並不再保留聯席會議席位。
聯絡會議已透過該申請
7)聯席會議成員任免:
經聯席會議全票透過,馮琪諾艾米琪諾·馮)被任命為方尖碑中心主任並自動獲得聯席會議席位,同時繼續負責其現有的一切專案、工作和職責。
8)資訊公示首個任期時公開,下同):
實驗中心繼任者基本資訊——
“卡羅爾·關原caro sekigahara),女,英籍日裔。
出生於1953年1月17日的倫敦郊區。已透過出生證明原件確認,證明人:夏希羽、沈涵曦、周昕)
1973年於帝國理工大學獲得一等學位後,又留本校讀博,並於1975年提前畢業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擁有英、美、法、日等國的行醫執照,除母語英語和日語之外,還精通法、德、西五門語言,並可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中文進行基本的日常交流。
目前為止,僅據公開資料的不完全統計,其可以確定的行醫經歷包括但不僅限於:
a)曾在獅子山等多個發展中國家含最不發達國家)行醫累計超過六年,期間曾多次在非洲地區的重大戰爭包括但不僅限於奈及利亞內戰、烏坦戰爭)期間行醫;
b)有累計5年的無國界醫生經歷,是無國界醫生組織創始成員之一;
c)有手術記錄的手術案例超過五千臺,參與了二十餘臺世界首例手術並擔任了其中20場手術的主刀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