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喬公和“老林”一起,與代表希羽組研究所周昕和劉曉茉進行的會談讓我深受觸動。

他們雖然都不是中國人,但她們對中國和這個世界的理解絕對超過了中國的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

一想到希羽組研究所裡這樣的外國人還有好幾十個,我就忍不住感慨:希羽組對外籍人員的挑選、教育和培養已經超出了我最初的預期。

除了埃德加·斯諾【1】以及陽早【2】、寒春【3】夫婦之外,很少有中國人能對中國熟悉到這種程度,甚至很可能因為她們過往的經歷和遠超常人的才能,使她們對中國的理解超過了不少從小到大都在中國的人。

——祝慈,1983.11.29】

“周小姐、劉小姐,你們二位提出的問題很尖銳。我記得你們所的小夏同志提到過,他說‘科研秩序的本質是封建的,並且很長時間內都不會發生本質變化。這種封建性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與外界脫節,最終會把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往外推。這是個很迫切的問題。’”

劉曉茉點頭:“是這樣,我在歐洲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感覺,我作為一名黃面板的女性,即使不是中國籍,還額外的受到了不少歧視,好在我多少有些才能,這才能在二十二歲就能在巴黎三大讀完博士並畢業。我親自感受到:這種封建性會在社會科學領域變得尤為突出。”

這時,“老林”向劉曉茉詢問道:“小夏有給出辦法嗎?”

劉曉茉忽然微笑,而周昕忍不住把話說了出來:“提前二十年面對和思考這個問題、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最好的選擇,其次是提前十年。”

三人愣了一下,隨後迅速反應過來。

周昕隨即接著解釋:“三位也都知道,希羽組在使用代表作、sci論文分割槽等多個量化指標綜合評價科研人員,而不是完全依靠常規的同行評價和個別指標。”

“這條路的每一步一定有很多問題,但我們這邊有一條思路是確定的——先學會用盡量少的、足夠客觀的指標,實現對多數學科的評價;再用另一批有特殊性的指標評價其他學科的成果,或者是校準所有學科的評價指標。”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由普遍到特殊的過程。既然沒有其他單位願意做出嘗試,那麼希羽組就應當比所有人都提前適應操作評價體系這樣一臺‘機器’,然後用科學的方法,把這臺機器的操作經驗寫下來。最後,儘快形成操作規程和使用手冊、改進及相關的運營維護工作。這就是希羽組準備在之前已經開始籌備,並且要1984年正式開始做的事。”

說完後,周昕轉頭看向劉曉茉。

劉曉茉卻沒有說話,只是手動把周昕的頭轉向喬公。

待“校正”完畢後,劉曉茉默默地從自己的揹包中掏出一份十二頁的檔案——由夏希羽親自用改進型明快打字機打字而成。

喬公雖然沒有經常使用過,但也至少是親自使用過。

老林所在的部門卻已經為這款打字機一萬餘臺的銷量貢獻了超過千分之一,並且他親自用過其中兩臺長達十個小時以上,所以兩人對紙上使用的特殊字型非常熟悉。

相比之下,祝慈的熟悉程度竟不如他們。

喬公接過劉曉茉雙手遞給自己的檔案,開始在祝慈和“老林”的陪同下一起閱讀。

這時,劉曉茉開始進行簡單的介紹:“希羽、水野遙佳、馮琪諾三人編撰的《無盡前沿計劃》,算是對美國方面的‘星球大戰計劃’做出的、來自中國的第一份回應。三位可以一起過目。”

說完,劉曉茉稍稍向後坐了一點,隨後與周昕一起默默地等著三人讀完。

將近一刻鐘後,“老林”把這份計劃書還給了劉曉茉,後者立刻補充道:“研究所會在12月2日公開把中文版全文發在《科技日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上,其他媒體是否轉載就看他們自己。只要是完整轉載,我方就不會干預。”

“法語版會發給《費加羅報》。一份來自中國的頂尖科研單位發出的、與‘星球大戰計劃’有關的、即將執行的計劃一定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