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躁動不安的中科院(6)(第1/2頁)
章節報錯
【1983年11月至1984年4月期間,希羽組研究所將透過秋季和春季校園招聘簡稱“校招”)分別招聘科研秘書6人、非後勤崗職位8人、科研崗職位最多)5人。
而這次希羽組的招聘範圍卻放寬到“不限國籍,不限膚色,18至36週歲科研崗的年齡上限放寬到45週歲),母語或精通的語言之中至少包含中、英、日、法、德五種語言之一”。
從希羽組的外籍人員比例來看,這次校招期間,畢業於中國的中專、高中和大專院校的學生們要與潛在的外國應聘者進行競爭。
——遊佳燁,1983.11.21】
“這裡雖然是小酒館,但絕對有著最正宗的法國菜,而且人均價格在法國雖不是最便宜,但絕對不算貴——肘子、血腸、酸菜,你們可以試試。”
“你經常來這裡吃?”
夏雯莉點頭:“今年年初的事——一開始是赫敏她們一家三口帶我來這裡,後來每當孔涅教授給我放了假的時候,我就會帶著赫敏來這裡吃——我出錢,請她吃!我本來是準備把請客地點放到更豪華的餐廳,但這裡已經足夠了。”
瑪蒂爾達·盧西諾一時間有些詫異。
她的印象中,中國來的留學生大多都集體行動、大多都每天拿十四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進行學習,而且很少有餘錢。
即便如此,這些中國留學生仍舊不會輕易向別人借錢。更不會借錢買很多東西。
然而,這位“夏雯莉”竟然可以請法國本地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個人財產富裕的女同學吃飯,甚至對這種事十分熟悉。
大開眼界的她不得不開始懷疑起夏雯莉的來歷。
見盧西諾用奇怪的眼神看向自己,夏雯莉根據自己的猜測解釋道:“我來自浦江——一個沿海的工業省份,凌微是贛省人——一個有不少自然資源的半工業化省份。至於我為什麼在不勤工儉學的情況下還能有錢……資助我出來留學的單位是希羽組研究所。”
聽到這裡,上課出身的盧西諾毫不掩飾地表示了自己的驚訝:“希羽組研究所?是那個和拉馬努金齊名的紅色數學家夏希羽創立的嗎?我聽我老師說起過。”
“對,我雖然沒有國家的補貼,但與另一位同樣由我們研究所派到巴黎的另一所大學裡留學的老師那樣,我們研究所的補貼比凌微學姐這種國家公派的留學生要多得多。而且明年好像還要隨著國內物價的上漲而上漲。”
聽到這裡,凌微和盧西諾都懵了,她們看著夏雯莉與赫敏若無其事地大快朵頤,一時間沒有緩過神。
期間,她們經歷了十五次開關燈——在這段時間裡有十五個人在這家餐廳裡過生日。
當了解到這是這家店的習慣之後,凌微才跟著其餘三人一起吃飯。
……
晚餐結束後,赫敏的父母——雅克·讓·安德烈和伊莎貝拉·安德烈早已在餐廳的另一張雙人桌吃完晚餐後等在門口了。
“盧娜【1】、夏雯莉),你們吃得怎麼樣?”
見赫敏和夏雯莉點頭,夫妻二人又看向她們身旁的凌微和盧西諾。
“我就是里昂本地人,這裡是我家人小時候常帶我來過生日的地方。除了這裡的服務生和廚師有些變化之外,與我小時候沒什麼差別。”
聽完盧西諾的表態後,凌微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