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第一次十一月大審判(11)(第2/2頁)
章節報錯
2)在馮琪諾、瓦格納兩人主動提供的涉多起刺殺案件的人證、物證的基礎上,要求中科院推動在本會議結束後的一個月內,以“教唆犯”的犯罪嫌疑人為刑拘理由,以“多次犯罪既遂”為加重情節,剝奪華羅庚的一切職務、待遇,並剝奪一切政治權利。
考慮到華羅庚的既往病史,希羽組研究所同意在審判前實際上進行監視居住而非直接關押,並最終在本會議公報公開發表後的半年內進行公開審判。
3)要求中科院公開華羅庚和關肇直之間自1956年1月1日以後至關肇直病逝前的所有往來信函、檔案、報告、論文。
如需要技術支援和資金支援如有需要),希羽組研究所可以協助出版、印刷成冊。
4)要求中科院及所有相關單位重新審查夏希羽在費馬最後猜想問題、模糊數學領域這兩方面的成果,進行再次評定,酌情補發在1982年被錯誤認定獲獎資格的“國家自然科學獎”。
5)要求中科院應當公開組織印刷全無遺漏的完整版《竺可楨日記》並印刷發行,希羽組研究所願意在相關工作開始時,盡全力提供技術支援漢字鐳射照排技術)和資金支援如有需要),中科院應當確保在1984年12月1日前可以出版、印刷、發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6)要求自1983年12月1日起,中科院及其成員完全斷絕與“中研院”及其成員的一切公開或秘密聯絡,最終實際上實現學術上的“一箇中國”。
在上述條件全部滿足的基礎上,希羽組研究所可以在全部滿足後的一個月內發表公開宣告,公開與國內主要數學家及華裔數學家教授及以上,以及個別副教授級)的所有信函,證明希羽組所有成員與潛在相關人員無密切聯絡,同時解除對中科院相關單位申請我所對外開放的科研專案貸款基金的限制。
如任何一條不能滿足,希羽組研究所將不惜一切代價,在希羽組研究所現有的“應急事態應對工具箱”的範圍內,進行有針對性的制裁和惡意反饋報復),直到相關人員和單位願意讓一切回到正軌為止。
“咚!”
隨著項天微的三次落錘,希羽組研究所第一次全體代表會議在研究所內成員們的緊張,以及來自研究所外的與會者們的恐慌、驚駭和憤怒之中結束了。
而引發著上述一切情緒的夏希羽,此時已經被沈涵曦、黎筱雨、江舟守在床邊。
“1795年,葡月,巴黎杜伊勒裡宮,拿破崙解決局面的手段不是別的,就是正確地四十門火炮打中目標,僅此而已。這些人對世界近現代史的瞭解還是太少了。”【2】
用冰冷的語氣表達了感慨後,他望著研究所的方向,寫下了一首《鶯啼序·大審判》——
當年望洋慨嘆,泰西皆可法。遠赴美,遍訪學堂,不知風雨疲乏。郵輪載,如年度日,美人共住攻學業。側畔千帆渡,歸來只作威脅。
世紀更迭,刺殺尤甚,炸彈對機匣。溯過往、斧鉞刀槍,黨同伐異血歃。女裝出、人頭落地,政紛亂、眾皆驚怯。盡硝煙,高塔依然,學究粘洽。
人間正道,恍若滄桑,春江水暖鴨。日月換、中科院立,霧靄未除,鄙視成環,幾重斷閘?美英法日,諸相互斥,土洋油墨雙征戰,憶昔年、數理可玩狎。菁華散去,陰雲仍舊充斥,只餘老生廝掐。
浦江東去,大浪淘沙,樹間留蜂蛺。小生旦、莫名悲愴,數海悠遊,遇刺為果,梟首代押。終開審判,獨抒感嘆,小樓內外興狂亂,棄豪情、憂路危途狹。可憐億萬書生,求索書文,以何過峽?
……
1983年11月11日,希羽組研究所的相關人員加班加點之下,一天半的會議全部內容都已經整理完畢,並在這天上午翻譯成了法語、英語,隨後在這天下午兩點完成了日語版本的翻譯。
於是,在世界各地進入11月12日之後,希羽組研究所第一次全體代表會議的內容被全世界擴散——首先透過學術期刊在全世界範圍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
1983年11月13日傍晚八點三刻,喬辦總部。
喬公本人正在批閱檔案。
當他看到有些緊張的“老林”帶著一堆不同厚度和紙張制式的檔案走到自己面前時,他立刻放下手中剛批閱完的檔案,摘下眼鏡,隨後看向“老林”。
喜歡從零開始的模糊會士請大家收藏:()從零開始的模糊會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