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虎頭蛇尾的暫時謝幕(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輪改革結束後,大家都看到研究所的狀況了,我們仍然有很多問題要解決——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經濟決策中心提出的資金問題反而不那麼重要。
如何調節不同級別科研人員的待遇?
少了就是社會主義,多了就是資本主義嗎?
這個分界線由誰來定?有什麼依據?
科研體系本身是封建化的,從現實中的科研成果產出高階科研人員和普通研究生的戰鬥力差別,放大到封建貴族和農奴之間的差別一般,但待遇的差別可以放大到這個程度嗎?
如果不放大到接近於這個程度,怎麼體現“多勞多得”?
如果放大到這個程度,如何保證從事科研工作的准入門檻不被過分抬高,怎麼有利於進行科研人員梯隊建設?
各位同志們參與科研或者技術工作多年了,大家肯定都清楚一件事:“數量理念”在前沿科學領域是沒有用的——除了個別至少接受了正規教育的幸運兒之外,主要的重大成果幾乎就是依賴於少數甚至極個別的頂尖科學家。
科學規律不會因為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不同而發生變化,科研製度肯定不能走類似於醫療體系的路線。
但科研產出的穩定性非常低,有的科學家三十歲甚至二十歲前產出了大多數主要成果阿貝爾、拉馬努金),也有些人完全相反。
那麼,如何儘量確保科研產出的穩定性?
我一瞬間能想到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但我無法給出答案,只能希望各位國內外的同志們在會議結束後好好討論這個目前沒人給得出正確答案、但如果答案錯誤就是萬劫不復的問題。
——夏希羽在五人會議上的發言公開部分),1983.2】
在先後參觀完曲陽新村和另一家本地的菜市場後,喬公在“老林”的陪同下,於次日上午九點半來到了希羽組研究所。
在將近三刻鐘的參觀後,秦若華、水野遙佳、陸家義分別與喬公就多個話題進行了交談。
午餐期間,在從夏希羽那裡瞭解到喬公不喜歡喝牛奶後,更換成了紫菜蛋湯來自微羽的凍幹影片),除此之外沒有做對當天的午餐任何調整。
即使在當天下午三點前往夏希羽家探望夏希羽前,喬公也極少說話,更多的時候只是詢問,而不做出評價。
夏希羽見到喬公後,兩人就生產力與科學技術之間的關係、“紅”與“專”的關係、科研隊伍建設的數量理念與質量理念、科研製度改革、新興學科的建設等各類大小問題,聊了將近三小時。
期間,沈涵曦、夏雯莉、劉曉涵、劉曉茉四人也都在場旁聽。
當晚七點三刻,夏希羽接到了來自老林的電話,後者希望夏希羽能帶著沈涵曦或秦若華一起在之後的幾天裡參觀包括交大在內的本地高校。
出乎“老林”意料的是,夏希羽在得到允許同時額外攜帶卡羅爾·關原和劉曉茉兩人的答覆後,立刻同意了這個請求,隨後只留下了一句話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我知道,從很早之前,喬公是一貫地舉重若輕。我一直相信這一點。無論之後發生什麼,都請您代我轉達對喬公的感謝——感謝他從希羽組成立至今以來的支援和關注。”
最終,在參觀結束數日後的2月28日上午,夏希羽最終收到了以下答覆——
1)在被要求認真考慮以成果水平以希羽組的特別評分制結果為準)作為首要標準後,在不再撥付編制工資且同意研究所內撥付薪資時的“工資帽”調整到年薪十萬美元這兩點調整之下,研究所包括職稱改革試點、組織架構重組在內的第二階段改革請求得到完全同意。
同時,研究所內的以下職稱等級調整被全盤接受括號內為大致對應的舊職稱體系,僅作參考,人員排名不分先後):
一級研究員一級教授研究4級,最高階)——夏希羽、水野遙佳;
二級研究員二級教授研究5級)——陸家義於工作滿一年後,即1983年9月自動升到一級研究員)、卡羅爾·關原於工作滿一年後,即1984年2月自動升到一級研究員)、淺野明日香;
三級研究員三級教授研究6級)——李佳悅、都鐸·斯蒂夫;
四級研究員四級教授研究7級)——沈鋼、符雨霄、童曉伊;
一級副研究員一級副教授研究8級)——凌藝洲、秦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