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兩段灰風通訊(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代工業是互相制約的綜合體系,通訊運輸是工業的神經和脈搏。已經展開第三次技術革命的國家,都首先把計算機用於導航、通訊、交通運輸等傳輸部門,大大提高傳輸效率,然後才能推廣到生產和生活部門。我國建在內地的自動化企業,大都無法達到預定的設計能力。離開了現代化的傳輸系統,區域性的生產自動化幾乎毫無意義。
由此可見,雖然工業化國家已經進入了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新時期,但是發展中國家不可能跨越傳輸機革命的階段,山嶺縱橫的中國尤其是這樣。
——陳平,《技術革命的道路與技術經濟的規律》2.3節,原載於《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81年第6期,1982年第1、2期{史實文獻,隻字未改}】
巴黎時間7月9日上午十點五十分,夏雯莉的宿舍。
此時,夏雯莉正在用休息時間看書。
“老哥用灰風給我推薦的這篇文章——《技術革命的道路與技術經濟的規律》,不得不說,真是寫到點子上了。我在星港以及羊城兩個城市遊蕩的那會,明顯感受到了奇怪之處。現在我算是明白了,這就是星港作為城市國家的優勢。不過我有一點還不明白,古代君主會選擇穩定而不是技術……”
想到這裡,夏雯莉忽然抓到了什麼線索,十幾秒後忽然脫口而出:“‘農業社會僅從燃料的消耗這一角度來說,是不可持續的’這一點是我們這個時代總結出來的,農業社會的人並不知道這一點,短暫的壽命和漫長的技術更迭週期讓土地兼併在大多數環境裡比發展技術更合理!但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了現代的蘇東國家身上——同一個國家內的各部門、企業之間的隔絕和保密是技術進步的大敵。只是,我很難想到更多歷史上的案例,我還是問問老哥吧?”
經過與夏希羽長達一刻鐘的簡單聊天后,夏雯莉得出了結論:“自明治時期,落櫻帝國的陸軍和海軍【1】主要由於西南戰爭、明治時期就基本確定的建軍思路以及工業產量嚴重不足等原因,導致他們完全走了兩套不同的路線。從日俄旅順戰爭,到‘二次原’‘nucearbforice’)給帝國時代收尾,全程就沒有停止過。或許,我可以寫簡單一篇文章整理一下思路?”
於是,她說到做到,僅用兩天的時間連夜完成了自己的文章。
7月18日,夏雯莉透過灰風通訊,在夏希羽的指點下完成的《類封閉系統下基於最小熵原理的經濟史回顧》一文透過航空郵件被送到了夏希羽手中。
同樣被送到夏希羽手中的還有夏雯莉寫的一封信——
“老哥,我想寫一本《後冷戰時代資本論》……我希望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情況下,能用量化的方式去理解你所說的新自由主義的不合理之處。
“與你不同,我在離家出走後的好幾年內,都一直在星港、香江生活。在我回到老家之前,我已經隱約看到了新自由主義帶來新的景象,但我始終有一種不安。尤其是見到了香江繼承了英式殖民體系帶來的英式官僚體系後對香江的改造,讓當時的我完全無法相信這裡與故土僅僅只有一橋之隔。”
“直到我聽你說起了你的觀察之後,我才明白我當時的心中存在的不安是從何而來的……”
夏希羽在看完後,立刻用灰風通訊聯絡了夏雯莉。
“雯莉,你大概是因為聽了我吸收的一些《21世紀資本論》的觀點而產生了寫作的想法。但是我希望你現在在本科期間暫時先停留在收集資料以及學習政治經濟學的階段。我給你講的那本《21世紀資本論》是在新自由主義處於守勢的狀況下寫完的。而現在是新自由主義處於攻勢的時候,我判定你不僅不會當時那樣受到歡迎,而且會必然遭到巨大的批評。更不要說那本書本身就有不小的缺陷。你覺得呢?”
聽到這段話,夏雯莉如夢初醒。
“嗯,哥……我知道了。另外,我想你了……”
“想的是一米七五的我,還是不止十七點五公分的我?”
聽到後半句話,“老哥,你說話比夏萌還直接!話說回來,老哥你最近一年裡多了幾個知情者?”
“嗯……克洛伊領事手下的c專家林曉燁,還有……”
聽著夏希羽一直不願意說出下一個名字,夏雯莉主動提出道:“那位魔都外大劉曉涵?”
“嗯,今年勞動節假期,不止一次。”
夏雯莉先是噗嗤一笑,隨後帶著極大的疑惑提問道:“那你還不讓她做自己的女友嗎?你之前也說過,你那邊的小說裡,相當多的男人回到過去之後,都以找到女友或者開水晶宮為重要目標。難道你一點類似的想法都沒有?”
“我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想法就是在安全狀況遠遠不算樂觀的時代活下去。緊接著而來的就是希望能改變模糊數學在我那個世界裡的尷尬地位和茫然無知的發展方向。自從去年上半年的那篇小論文發表之後,我的夢想事實上算是實現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篇論文證明了以我目前的能力,在修改器無法提供更多功能的情況下,我的想法是不可能完成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夏希羽說到這裡,語氣變得十分沉重:“然後,我發現其他人用一輩子實現的重大目標,只用一年多就完成了,而且結局非常尷尬。於是,我就想起了我當年讀書時對“模糊會士”的嚮往,這時,我卻發現我成為了ifsca的創始人——我追求的本學科最高榮譽稱號就算在生前不能獲得,死後也一定可以拿到。事實上已經實現了。”
“然後,你就茫然了?”
“差不多,之後我的研究時間越來越少,不斷地在招人、管研究所、讀書這三件事之間徘徊。忙碌了一年多以來,我和涵曦她們身邊的生活秘書多了好幾倍。”
“難道,在越來越多的新人的陪伴下,你覺得你在你這個世界越來越遠嗎?”
夏雯莉聽著夏希羽的語氣中帶著濃重的哀傷:“是啊……我不知道我該做些什麼了……我曾經想過搞一個以模糊數學為主的、世界第一的跨學科研究中心。但是,按照我的預期,這個地方首先需要至少要有二十個水野這種超級學者才能建立起來,而且不能出現任何學術之外的矛盾。問題在於她這樣的天才,而且是對數學感興趣甚至是還在研究數學的,世界上活著的就不會超過十個,更不要說分散在各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