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從上述歷史經驗來看,只有本校的充足資金可以讓研究者避開行政單位或者企業的壓力,讓學者基於機率、風險和好奇心,探索一些長期專案和未必能成功的專案,或者是在邊緣學科領域有意料之外的收穫。雖然這不能創造短期的經濟回報和業績,但是這更符合人類自然科學的研究規律,往往會產生一些促進長期進步的科研突破,反過來永久地提高大學地位,進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金。

這也是我希望透過經濟決策中心的投資回報和微羽集團的定向補助實現研究所經費自主的原因,但後者必然會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成為獨立供應商。只是,這是下一階段改革需要做的事。——夏希羽,《建設面向資訊時代的研究所》節選),1982.7】

次日,希羽組研究所1982年度校招生培訓的第一天,全體新人們在早餐期間從馮琪諾手裡拿到了一份超出他們意料之外的時間表。

在他們集中吃飯的時候,馮琪諾對她們交代道:“這份表上的內容就是全部的培訓安排,除此之外的時間裡,你們都可以在研究所內自由活動。如果有需要去游泳館或者使用其他設施的要求,你們可以到我這裡或者汪星悅小姐那裡去報備。在培訓期間如果要在行程安排之外離開研究所外出活動,你們需要得到所長、副所長、沈涵曦以及我們四個人中至少一個人的統一。具體的規章制度和制定這些制度的底層邏輯你們也都大致清楚了,我就不再多說。我要說的就是這些,你們繼續吃飯。”

沒過多久,待早飯時間結束後,新人們開始扎堆討論起來。

“柳靜姐,你之前就在研究所實習……你知道這些東西嗎?”

“真的在這裡工作過?”

面對其他人的類似疑問,肖柳靜只是回答道:“我只是被水野副所長選中而在她的小組內臨時參與研究、發了論文,所以知道的不多。今天的安排中,除了魏思瑜大姐主講的內容之外,其他的我真的不太瞭解。大家各自看自己的手冊吧。”

於是,一眾新人們也不再追問這件事,肖柳靜則順勢首先開始看了起來——

入職培訓安排,第一天:

上午九點到十點,夏希羽主講,演講內容《建設面向資訊時代的研究所》;

十點一刻到十一點一刻,司璇主講,主題:研究所涉外事務、法務工作科普;

午餐地點:研究所食堂,午餐時間:上午十一點半到下午一點整;

下午兩點半到下午三點半,魏思瑜主講,主題:檔案處職責與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希羽組研究所的背景調查工作;

下午三點三刻到四點三刻,丁月朗主講,主題:資訊檢索與外文資料翻譯基本知識;

晚餐地點:研究所食堂,

下午七點到下午八點,方謙主講,主題:計算機與計算機房的基本知識、計算機房安全培訓。”

看完這段之後,肖柳靜想起了自己在不久前強制接受培訓時,看到了方謙在糾正自己的錯誤時,與他的妻子莫鈺雯同樣“核善”的眼神。

於是,她心裡默默地為其他新人們祈禱,同時期盼著當時的方謙口中提到的那種“人機互動友好”的新型計算機早日被帶到研究所來。

……

由於第一天的所有演講全部都安排在被命名為“群星廳”的大學術廳1號廳,150人)群星廳,第二、三天以及後續的其他日子裡的演講與課程分別被安排在了被命名為“星火廳”2號廳,90人)和“星塵廳”3號廳,90人)進行。因此,當第一批新人在八點半左右就到達群星廳的時候,他們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坐在前排。

直到馮琪諾忽然從群星廳的裝置室裡走出來後,新人們才在她的引導下集中坐在第一排。

沒過多久,水野遙佳、淺野明日香等幾人也走進了群星廳。

於是,這一天培訓正式開始。

待所有新人聚在一起復習完了今天的演講後,他們才抽空回顧起了第二天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