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三日間戰期(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大學的時候就發現這個時代的大學生無論如何都要付出比後世的學生們更大的努力才能學好的其中一個原因——教材、教輔以及外部課程的缺乏。<ooc的時代,在老師的數量、時間和經歷都有限的情況下,相當多數的學生連付費補課的可能都沒有。
——夏希羽,1982.6】
6月8日下午,夏希羽在一頁紙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所有與我一樣在大專院校裡學習過)理工科的人都知道,一本最好的高校裡最好的一位或幾位教授合)編的教材,裡面一般也能找出幾十個大大小小錯處。
是因為這些教授們不行嗎?我的答案是:不是。
只是因為一個在我和我的不少同事們看來都覺得十分簡單的道理:你寫的東西里事實越多,事實性錯誤就越可能變多;理科教材裡,情況或許會少些;工科教材裡,或許會多一些。
這只是我個人根據我的閱讀與學習經歷得出的簡單結論,沒有嚴謹的學術研究作為證據,請讀者根據過去的閱讀體驗自行判斷,此處不作證明。
當然,犯事實性錯誤肯定是壞事,必須努力避免,寫下這些文字時的我還沒當上教授。但我希望所有的讀者們都必須看到:世上有一條寫文章的捷徑,就是不談事實、或只談很少的事實,然後就大發空頭議論,或者連議論也寫不出來,單純宣洩情緒而已。這樣的東西不論是作為教材、讀物、論文,還是包括商業廣告、公益廣告在內的各類大大小小的宣傳材料,都絕不是值得深入閱讀的東西。偶爾找樂子或許可以,頂多將其中的極個別精髓作為支線上的索引,但不能讓它們充斥自己的大腦。
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專業人士,其日常的工作內容和一些本專業的‘大’問題可能其實毫無交集,他關於那些問題的觀點不過也是道聽途說而來,而他們為何如此自信呢?不過是‘我是專業的’身份使然罷了。環顧四周,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我或許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發現這樣的人,我們應當積極地改正他們的錯誤習慣和行為——當然了,某些情況下也會發生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彼此糾正的情況。但我以為,不論是學術期刊、教材還是媒體平臺,都應當是各抒己見、磨礪思想的地方,而不是舉著‘專家’、‘專業人士’等的大旗到處去堵上別人的嘴的鬥獸場。真理總是愈辯愈明的,只有不死不休的、不含任何人身與道德攻擊的辯論,才能給後世的學生與學者們留下正確的研究成果……”
待寫完後,夏希羽在這張紙的右上角寫上了“後記”,隨後把它夾在了最後一頁。
當忙完這一切後,他抬頭一看時鐘,發現此時已經是下午五點一刻。
“吃飯吧,涵曦她們應該都等急了。”
……
晚上八點,夏希羽的臥室裡除了他之外,只剩下秦若華和項天微。
“主人,我和若華姐……”
夏希羽知道項天微想說些什麼,但他打斷道:“你們倆過段時間肯定是要回公司裡去的。接下來的時間裡,你們要應付各種各樣的談判,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像現在這樣。我給你們與其他人一樣,都留了半小時時間。”
“我們明白了。”
於是,兩位女青年都不再推辭。
三人完事後,待沈涵曦回到了夏希羽所在的房間後,坐在大廳裡休息的項天微和秦若華兩人竟開始閒聊起來。
“若華姐,沒想到您竟然會是這樣的性格,您的大姐大知道嗎?”
秦若華聽到項天微說起自己的大姐大——沈涵曦,心中滿是苦澀:“現在恐怕是知道了。”
“不過,我覺得,那樣的您還挺可愛的。只是,沒想到能首先開發您的竟然是希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