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你們這的原因很簡單:我並不擅長新聞採訪,我不是那種喜歡不行也要上的人。我很羨慕那些在一次次的挑戰性的工作中不斷提升自我的人,但在當知青的三年時間以及大學的四年期間都告訴了我——我真的做不到,尤其是在戶外採訪方面。所以,我希望能找到一份能發揮我專業知識、文筆特長,但相對不像一線記者那樣需要挑戰性的工作。而在我知道的一些單位之中,這裡是經濟上對我最友好的地方。

所以,我來到了這裡,並且努力在前兩輪的面試中堅持著撐到現在,也因此見到了各位專家老師,不論成功與否,我都會坦然接受我的面試結果。

——薩楚拉在1982年3月進行希羽組春招面試時做的最後發言】

“四個月之後,我就要在這裡工作了嗎?”

“是的,不過我們沒想到震旦大學新聞系的學生竟然願意不去當記者,而是來到我們這裡工作。”

“嗯……我本來是想當記者的。但據我所知,魔都本地的大報編輯的日常福利待遇遠遠比不上希羽組。而且……我在大學期間發現,我在新聞採訪並不擅長。”

聽到薩楚拉的解釋,常錦詩立刻放下了手中的資料,走上前來:“那你算是來對了……不過,你最好做好心理準備,我們這裡和其他的國企以及大媒體並不一樣……你先過來看看吧。”

……

薩楚拉在看完眼前的大量資料後,認出了其中的部分文字:“俄語、英語、法語、日語,還有西班牙語?”

常錦詩立刻讚道:“對,我在米國的大學裡學的俄語,所以我的桌上大多是從西方國家的大使館裡搞到的塔斯社報道以及《真理報》等蘇聯刊物。我們這裡的判斷……幾乎沒有錯過。也就是說,你來的相當於外交部和情報部合二為一的一個地方,當然了,我們希羽組只是一個研究所,和主權國家肯定不能相提並論。所以你在簽約的時候才會看到比其他崗位的都要長的校招協議。也就是說,從簽約開始,你看到的與我們研究所有關的一切都是需要對研究所外保密的。而我們的彙報結果只提供給所有部門負責人及以上的人員,就算要公開也只有所長、副所長、沈涵曦三個人允許以後才能對外傳播。否則……”

“我知道了。等等……”薩楚拉在所有的中文手稿中看到了兩行字:“‘現已基本確定蘇聯的勃氏不可能活到1983年,由其固化下來的蘇聯體制將不可挽回地走向崩潰,如無重大變故,華約與蘇聯將會在十年內先後走向解體。20世紀末、21世紀初將只有一個超級大國’……這……這怎麼可能?”

“說實話,當我們得出這個判斷的時候,我們的確很意外,但僅僅從報紙上得到的資訊來看,我們就確定了這個結果基本準確。然而,我們沒想到的是,所長甚至在此之前就得到了和我們基本一致的結論。至於為什麼一個數學研究所要搞這些事情……我們只是拿錢幹活,其他一概不問。就這樣。更多的問題,請你去問我們的所長。”

在說完這段話後,常錦詩把薩楚拉送到了門口之外,隨後前者在看完手錶上的時間後,對後者說道:“按照希羽所說,他應該在過來的路上了,你是準備去其他地方看看還是在辦公室門口等著?”

“能帶我去……”

正當薩楚拉準備做出決定時,她看到不遠處有一男一女走了過來。

“你們沒見到月朗她們嗎?”

常錦詩搖了搖頭:“因為保密原因,錦詩把她趕了出來……內容有關我們對蘇聯的分析。”

薩楚拉對初次在現實中見到的夏希羽有些感慨:“沒想到所長竟然真的這麼年輕……我當年考進震旦的時候,已經20歲了,而所長現在才剛到20……”

夏希羽立刻打斷道:“那你和我們這裡的大多數人差不多大。除了沈鋼教授一家以及斯蒂夫教授一家之外,整個研究所裡幾乎沒有三十歲以上的同志,你不用擔心和我們的代溝問題。”

“代溝?”

看著這般疑惑的薩楚拉,夏希羽追問:“怎麼,你們課上沒學過這個詞嗎?學新聞不學心理學?”

由於一度爭議巨大的科幻小說系列,因此夏希羽知道:早在1980年,一位名叫馮牧在其《關於文學的創新問題一文》中首次在我國引入了人類學家·米德提出的“代溝”generation gap)一詞。【1】這才讓夏希羽敢於公開在平常的討論中放心地在不以情報與翻譯部為基礎,對薩楚拉說起這個詞。

但他不知道的是,歷史模式下,這位作者和這篇文章是真實存在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