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重整希羽組(3)(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1981年9月這個多事的月份裡,我萬萬沒想到我會因為創收用的小說成功喜提kgb的官方認證——被蘇聯禁止入境任何華約國家。因此,我只能期待著明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不在華沙舉辦了。
——夏希羽,1981.10】
夏希羽聽到這裡,心中咯噔一聲——壞了。
對夏希羽而言,他熟悉的歷史裡,這個專案的承建方恰巧就是本應處於鼎盛時期的魔都東海建工。
而眾所周知,魔都東海建工因為希羽組研究所的原因而不復存在了,國家很可能動用國家隊來建設這個一切建材、人員都來自於國內的現代化圖書館。
而且由於該專案的特殊性,這次建設很可能會以全國微機最寬裕的希羽組研究所新址為重要的參考物件。
如果在地圖上查不到這裡在哪,那就知道一點即可——這裡就是後來的魔都交大安泰管理學院所在地。
在確認了這條訊息及具體內容後,夏希羽對此做出了判斷——
總預備隊,不動。
“總預備隊,不動?”
面對沈涵曦等人的詫異,夏希羽做出了具體解釋:“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數學上和運轉實踐上的意見,但不要把全部家底拿出去,不要讓專家團有機會犯冒進的錯誤。東海建工的悲劇不能重演。我願重申,我是不希望東海建工成為‘國企破產倒閉第一例’的,但是我不可能拿自己的學術地位去洗白他們如此嚴重的、災難性的後果。如果只是能力問題,我會盡量為他們向上級爭取一下,只適當剝奪他們的部分許可權。但問題是,現實顯然不是這個樣子——整個公司全部爛透。我的特別電報,只是一根稻草而已。所有人都給我記著,我們做科學研究或者參與到這個事業、為其他人做輔助的人,除了探索世界之外,還要發展生產力。他們落後了,就只有淘汰,只是早晚問題,以及是否屬於煎餅式坍塌此處為直譯,英文為apancakepse)的問題,與我們所有人是否願意都沒有任何關係。低效率的內耗,等同於集體自殺!”
聽到最後兩句話,汪星悅首先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隨後在得到許可後立刻向自己的上級聯絡。
當汪星悅為此事忙完後續的一切應對的時候,夏希羽已經帶著其他人吃這天的中飯了。
……
在九月的剩餘時間裡,夏希羽過著正常的生活——白天的一部分給學生上課,另一部分時間讀各類論文,晚上則在其他同學的陪同下一起完成各自的作業。
在此期間只有三批外人前來希羽組:
第一批是即將於十月一日正式上任的、原駐滬領事莫拉蒂先生的繼任者——安妮·克洛伊小姐,未婚,今年32歲,以及她的隨員林曉燁等人;
第二批是又雙叒叕來華講學、但只帶了一位碩士研究生做助理的高野道夫,前來的目的是希望夏希羽能前往櫻國做學術講座,並指導東京工業大學的模糊數學理論的學科發展,夏希羽則合情合理地以希羽組處於重整期間不便外出以及學習任務繁重為由拒絕了他的邀請。
但夏希羽也在高野道夫在魔都大學的半個月的講學期間提供了全方面的支援,並在他乘坐的、前往中原地區的飛機起飛前親自為他送行,並給他簡單講授了一些教學建議;
第三批是六個夏希羽毫不關心姓名的、為前來考察希羽組研究所建設經歷而來的人,沈涵曦和汪星悅負責簡單地接待了他們。
然而,夏希羽的存在感卻並不因為他進入了相對的深居簡出狀態而有所降低,他在這段時間裡幾乎一日不停地寫著各種各樣的、與數學學術研究無關的科普或理論辯論文章。
在華北大軍演正在進行的同時,夏希羽甚至因為“灰衣主教”蘇斯洛夫的隔空喊話直接在暴怒之下與常錦詩一起用俄語直接寫了一篇駁斥蘇斯洛夫無理言論的數萬字長文,以論述新的科幻文學和科幻文化的到來,並用簡潔明瞭的邏輯論證了此時的蘇聯在事實上必然存在的文化混亂問題。
一批熱愛科學的讀者們在翻譯的輔助下看的津津有味,這個世界級的超級大瓜一直持續到了10月4日,夏希羽被蘇聯方面宣佈在任何時候的任何情況下禁止進入所有華約國家禁止入境為止。
夏希羽:我成kgb官方認證的大佬了.jpg
更讓夏希羽感到好笑的是另一件事——
眾所周知,在真實歷史中,1982年的菲爾茲獎原定的頒獎地點在華沙——恰巧就是華約的地盤,而且是此時處於混亂之中的核心區域。因此,原本放在1982年的獎,被放到1983年的華沙去頒獎。
於是,夏希羽發現: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自己將註定成為一位不能親自領取菲爾茲獎的人。
在確認了這點後,在10月2日上午九點召開的部門負責人提示:全是“自己人”)大會上,眾人哈哈大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隨後,夏希羽聽取了各部門反映的情況,確認一切平穩有序後,這才宣佈散會。
“謙哥、鈺雯你們倆留一下。”
……
其他人離開後,夏希羽開始給他們講起了他們在之後的表現:“我希望你們可以表現得再親密一些。尤其是可以做一些真正的夫妻該做的事情。雖然你們還不是真正的夫妻,但這方面的工作可以先做起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