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上半年,夏希羽在學術方面不能說是完全沒有貢獻,只能說是幾乎一無所成。1981年的上半年除了早在1980年12月完成並最終於ifsca大會上發表的論文之外,實際上沒有創造出任何學術成果。據我所知,他從專研“連續集”理論時投入了周均90到100小時的研究時間,但據我所知,夏希羽在判定自己確實不能做出大型成果的情況下,只能勉強以一篇他並不滿意,甚至提到時總會有些惱怒的sci1區論文作為階段性的收尾。

在此之後,直到我截稿為止,他本人實際的研究工作時長加在一起不到100小時。

在這半年的時間裡,夏希羽除了維持其基本時間及對希羽組內部事務之外,其餘的時間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1)對赴外留學、交換、進修人員的選拔、培訓、後勤對接等外事工作;

2)四、五月期間前往高盧帶隊進行教育、工業、商業等有關談判;

3)在一系列巧合與偶然條件下,招收外籍高階知識分子淺野明日香小姐、趙黎霞賽麗婭)小姐、水野遙佳小姐三人加入希羽組;

4)有相當效果但實際上並不徹底的海療;

5)新建希羽組研究所的有關工作。

因此,他在事實上承擔了大量本不應該屬於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工作。

從我與夏希羽本人的交談來判斷,他認為這一情況會持續到今年八月底為止。

雖然連續七八個月幾乎沒有任何論文產出大會論文於去年年底完成,今年四月發表的大論文屬於夏希羽的失敗之作,故均不宜算入)讓我感到有些意外,但我覺得這一定是我的認知在這段留在希羽組的時間裡被扭曲了。

即便如此,我依舊希望組織上能讓我繼續留在希羽組,見證這個隨時可能有奇蹟發生的、特殊到前所未有的科研機構。

——汪星悅,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八日遞交給其上級的報告選段)】

魔都本地時間六月八日晚上七點左右,水野遙佳帶著瑞士銀行的四十餘萬米刀存款之外的全部積蓄,來到了距離希羽組研究所不到五十米處的地方。

“吶吶吶,這個地方就是學姐所在的希羽組研究所?看上去還行的樣子?據說還是那位夏希羽親自參與設計的?這大門口怎麼修得和監獄一樣?”

戴著墨鏡的水野遙佳看著眼前的幾棟圍在高牆和鐵絲網裡的建築,心中有些疑惑。但她最終還是用英語向門衛詢問了情況。

卻沒想到回覆她的人恰巧是汪星悅——一個懂英語的女青年。

汪星悅用勉強還算流利的英語回答道:“你找的沒錯,請問你是?”

“水野遙佳,前來找我的前輩學姐)淺野明日香。”<isuno”的發音後,立刻用日語反問道:“水野……你就是前兩天給我們希羽組的淺野寫信的那個傢伙?”

水野遙佳一時間有些意外,於是毫不猶豫地用帶著懷疑的語氣問道:“是的……‘傢伙’是什麼意思?等等……你會日語?”

“這個……跟著所長學的一點點。”

勉強再次說出一句日語的汪星悅立刻把窗戶鎖上,又確認了周圍沒人後,立刻打電話讓沙雯寧前來接替自己,隨後由自己帶著水野遙佳前去見淺野明日香。

然而,讓水野遙佳驚掉下巴的是,她和夏希羽、沈涵曦、淺野明日香、夏雯莉、劉曉涵等人的見面會是在有著幾十臺計算機的機房。

夏希羽在確認來者身份後,立刻開啟了修改器提供的資料面板——

水野遙佳【付費後可無視好感度而顯示完整版資料點數已全額支付)】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57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