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三個吃貨便將魚肉吃了個精光。

“回星,多謝你傳授清蒸鱸魚的烹製之法,老夫感激不盡。”水至清放下筷子,拱手笑道。

“水前輩不必客氣,這全是你憑實力贏來的,理當如此。倒是晚輩有個不情之請,還望水前輩能賜教一二!”

回星說著便對水至清躬身道。

這一躬身倒把煙雲嚇了一激靈,心下忖道:師傅這是怎麼了?他向來不拘禮節,灑脫不羈,哪怕是對貫日盟主也極少行這般禮節。

“賜教不敢當,回星有話直說無妨。”水至清抬手笑道。

“水前輩,《孟子·告子上》曾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晚輩想要請教,依水前輩看來,魚為何物?熊掌又為何物?”

水至清聽後微微一愣,眼睛眯成一條縫上下打量著眼前的這位三十五歲的中年男子。

他中等身材,身體微微發福,臉色有些蒼老,隱約可見有幾條皺紋爬在額頭和眼角處,眼睛卻格外的清澈明亮,炯炯有神。

水至清知道他要問什麼了,但還是搖了搖頭笑道:

“這誰人不知?魚者,孟子比之為生命,熊掌者,比之為道義。當兩者不可兼得時,孟子選擇捨生取義,舍魚而取熊掌。”

“這個晚輩自然是明白,但晚輩想問的是,於前輩而言,魚與熊掌又有何意?前輩明明住在無魚齋,卻偏偏嗜魚如命,無魚不歡,豈不怪哉?”

“其實也不奇怪。魚者,欲也;欲者,愚也;愚者,娛也;娛者,獄也;獄者,逾也;逾者,餘也。

“《道德經》雲: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人傲於世而不順。水者,江湖也。魚遊江湖之間,乃謂芸芸眾生也。

“古人云: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水藻。江湖之間,大魚或許可以橫行霸道,但如果遇到人,也免不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宿命,此亦為天之道,非人力所能及。”

水至清言畢捋著鬍子,搖了搖頭。

“前輩既然明白這個道理,為何還要從江湖中抽身離去,退居滴水湖旁?滴水亦是湖,是湖皆有魚,如何避得過?”

“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眾水向下奔流相聚,方成江河湖海。點滴之水,只潤寸草,不入江湖而自相湮滅。閣下藏身庖廚之間,不也是點滴之水麼?”

“這……依前輩之見,魚水者乃天之道,眾生之相,那麼熊掌為何物?”

“魚水天下眾,熊掌世所稀;天人不兩立,雄長擔道義。

“熊掌者,群雄之長也,乃人之道,俠聖之相,如巍巍高山傲立於世間,雖身遭不順,歷經劫數,但九死不悔,雖千萬人吾往矣。”

回星聽罷恍然愣住了,久久不語。

煙雲在一旁聽著師傅和水至清兩人談話的內容,總覺得似懂非懂,不禁對水至清拱手問道:

“水前輩,照你所說,若世間只有魚水而沒有熊掌,豈不是隻有天之道,而沒有人之道了?”

“老夫多年之前也曾有過此番迷茫,多虧有一小友指點,方才了悟。魚與熊掌並非一人一物,而是心內取捨,人人皆可為魚,亦可為熊掌。

“魚與熊掌、天道與人道,猶如兩儀陰陽,二者雖然相互對立不假,但與此同時還相互依存,相互消長,相互轉化。

“魚過多時,天道太盛,則熊掌出,人道復興;魚不及時,天道不及,則熊掌隱,人道衰微。”

煙雲嘆了口氣,仍舊還是不太明白,不過一想到以後自己也可以做出美美的清蒸鱸魚了,也會心一笑。

喜歡紫薇星明請大家收藏:()紫薇星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