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說明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等到機械臂被放進太空環境模擬器中,接通各項檢測器後。對於機械臂的檢測正式開始。
隨著太空環境模擬器開始運轉,觀測室的計算機開始收集資料,而高天則在總控室操控著機械臂在模擬器裡面進行作業。
整場測試持續了近二十個小時,最後以機械臂停機宣告結束。
從總控室出來,高天將所有人集合在一起開會。
“張俊,你在觀測室收集的資料給大家發一份,我們一起看看還有哪些問題。”
等到張俊將收集到的資料發在幾人的平板電腦上,眾人都埋頭看了起來。高天一邊看著平板電腦上的資料一邊和腦內世界做模擬得出的結果相比較發現,腦內世界得出的成果和現實世界還是有出入的。
這說明腦內世界與現實世界還是有較大的差距的。這一面是高天獲得的現實世界資料還不夠詳細,一方面是高天自己的思維限制了腦內世界的演化。
等大家將所有資料看完之後,高天抬頭說道。
“大家應該也都把資料看完了,有什麼針對現有問題的想法可以說出來,大家互相討論一下。”
等了幾分鐘看沒人出聲,高天只好自己開個頭。
“這次在模擬器上我們的機械臂表現的其實還可以,在太空中能夠讓機械臂連續工作二十個小時的機會不是太多。我們的機械臂在極端環境下堅持了二十個小時才停機已經可以說的上優秀了。”
看幾人的情緒有所好轉,高天接著說道。
“當然了,這次測試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少,抗干擾問題是需要我們第一時間去解決的。後面還有聯動裝置的問題,極端環境下作業精度的問題。不過我們後續還有時間繼續改進。現在我們大家先討論一下抗干擾的問題。”
等高天說完之後,布克緊接著說道。
“我有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抗干擾方法有很多,高天在軟體編寫時已經將軟體的抗干擾作用發揮到了最大。接下來就是硬體方面。使用隔離法對我們的專案來說不太現實,這會增加我們機械臂的自重,我們能夠使用的重量配額已經是固定的了。如何在有限的重量中實現抗干擾我覺得只有採用濾波這一種方法。”
“可是加裝濾波裝置也會增加機械臂的自重啊?”
“濾波裝置的重量相比隔離法來說會輕很多,我們現在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了。”
“那為什麼不採用遮蔽法呢。衛星本來就有遮蔽器啊。”
“我們的機械臂最長達到了十六米,衛星上的遮蔽器沒辦法提供足夠的遮蔽效果。而在機械臂上加裝遮蔽器重量還會更大。”
對於如何抗干擾的爭論持續了一下下午。幾人連續工作了一天也都累的不行,於是吃過晚飯高天就讓他們去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高天一行人帶上了機械臂就踏上了回學校的火車。在火車上爭論還是麼有結束,只不過這次不再是爭論採用哪種方法。而是如何用最少的濾波裝置達到最好的效果。
昨天在結束前高天透過大腦的模擬最終拍板確定了抗干擾的主要方式,之所以讓大家討論一下午是他不希望其他人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現在方式確定,高天就準備再次啟動開掛模式。
這次在衛星製造基地高天透過對環境模擬器的觀察已經在腦海中模擬出了同樣的功能。一晚上的時間他對機械臂進行最佳化,然後測試,再最佳化,再測試。就這樣重複了幾萬遍。現在高天的腦海中已經有了最優解。
當然了,因為掛開的有些大,高天暫時還沒有全部說出來。不過等到眾人回到學校之後卻陡然發覺,只要遇到困難他總是能第一時間提出解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