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他可能賺不了多少錢。

這些英國人要求用羊『毛』呢來做軍裝,這樣既輕便又保暖,但他的工廠現在還不能生產『毛』呢……前期購置機器,就要花一大筆錢。

好在他有門路,機器的事情,已經有眉目了。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霍英直接簽了契約,然後就去了自己的工廠。

他之前去日本買機器的時候,還從日本那邊,找了一些有本事製作機器的工人回來。

此時的日本,底層百姓的生活,其實並不比他們國家的人好多少,在給了足夠的利益之後,願意來中國的人還是有的。

他們並不住在霍英的工廠,而是被霍英安置在了別處,如今,已經陸陸續續為霍英做了一些簡單的機器了。

霍英讓他們設法制作出能生產『毛』呢的機器來,然後又讓人去招工,去購買『毛』呢料。

霍英這邊做的熱火朝天的,上海的那些日本人,現在一個個卻還氣得不行。

自從甲午戰爭勝利,他們就不把中國放在眼裡了。

去年『逼』迫中國簽了二十一條,又佔了山東之後,中國在他們眼裡,更是成了一盆隨時能吃菜。

在這樣的情況下吃了個大虧,他們又怎麼可能願意善罷甘休?

土肥原四郎聯絡了國內,發誓一定要給支那人一些教訓。

而這個時候,旅順大屠殺的事情,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北京。

北京和上海離得很遠,火車單趟就要好多天,寄信最快也要十天才能寄到。

當然了,現在有了更快更方面的電報,但發電報非常貴,普通人除非有『性』命攸關的大事,不然是不會用電報的。

上海這邊霍英和日本人起衝突的事情,北京的某些人第一時間就知道了,後來旅順大屠殺的事情,他們也都早早知道。

但因為他們沒有宣揚的緣故,北京絕大多數人,其實還不知道這件事。

便是北京這邊的報紙,也因為『政府』方面打過招呼的緣故,並沒有刊登這件事。

在杭州南京等地的報紙上登滿相關文章的時候,北京這邊還非常平靜。

北京大學。

此時的北京大學,是全國最好的學校,更是自由的象徵,後來的很多革命人士,都是被這所大學培養出來的。

而這會兒,一些北大的學生,正在讀書讀報。

正讀著,有人道:“距離我們上次買到希望月報,已經過去一個月了,新的希望月報,是不是就要來了?”

“應該是的。我很喜歡《傳染》這個故事,迫不及待地想看後面的。”

“這部小說的作者,字裡行間對日本充滿偏見,我覺得這種書,我們不該去看。”

“日本侵佔我國許多地方,對這個國家有偏見,這再正常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