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應該的。”穆瓊道。

這些英文短篇,穆瓊年前就已經寫的差不多了,而那些,他全都找魏亭看過,確定是沒有錯誤的。

但只有兩個人看過,在穆瓊看來還是太少了,多幾個人看看挺好,有錯誤也能儘早改正。

“不如我們現在就去找人看看?”章澈提議。

這次穆瓊拒絕了:“我不想讓太多人知道我是樓玉宇,而且我最近比較忙,這事就麻煩章總編了。”找人看這本書,絕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看完的,而且去見了人,少不得要交際,他現在沒什麼時間。

“不麻煩,這書真要出版了,對你我,對我們出版社,都是好事。”章澈道:“你若是願意,類似的書可以多寫一些。”

“我會的。”穆瓊笑道。

從章澈這裡離開,穆瓊直接就回家了。

他繼續寫《流浪記》的開頭。

而這個時候,章澈卻是拿著他寫的英文短文,來到震旦大學,找到了自己認識的一個精通英文的教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學英文的工具書?”這個教授接過章澈給他的稿子,就看了起來。

他看了幾篇,當即一拍大腿道:“這書好!這書一定要出版!它可以直接拿來當學英文的教材了!”

“有這麼好?”章澈有些驚訝。

“有!”這個教授道:“我看看了,英文裡的常用語,這本書基本都涉及了,將它全部學完,英文也就已經學了個大概了。”

章澈聞言,頓時有點激動。

“這書的作者是誰?我想見見他。”這個教授又問:“他這樣的想法很好,註釋也特別準確,一個單詞還給好幾個國文意思……最好的是,這些故事都很有趣!”

“這書的作者是樓玉宇。”章澈道:“他不大願意見人。”

“樓玉宇?寫《留學》和《求醫》的那個?”這個教授道:“是他就不奇怪了,他畢竟留過學,而且他也厲害。”

章澈:“……”樓玉宇根本就沒有留過學!

“不過要出版的話,還是要嚴謹一點,這樣吧,你把稿子放在我這裡,我再看看,然後找個洋人來看看。”這個教授又道:“我們學校裡,有個專門研究漢學的洋人,他興許能給出一些意見建議。”

章澈答應下來。

同一時間,一直翻譯不出什麼來的傅懷安趁著霍英不在,找到了傅蘊安問問題。

“你真打算好好讀書了?”傅蘊安看了看自己弟弟寫的『亂』七八糟的翻譯,問道。

“當然了!”傅懷安道:“我要好好學英文,以後去留學!”

“行,我明天就找個老師來教你。”傅蘊安道。

在清末,很多華人被帶到國外去做勞工。

華人勞工吃苦耐勞好管理,很受歐洲各國還有美國的歡迎,當時很多國家的鐵路什麼的,都是華人勞工建起來的。

甚至於,就因為華人勞工太能幹了,很多人靠著自己的辛勤勞動攢下家業來,讓某些洋人看不慣,以至於後來出現了排華法案……

這些暫不去說,傅蘊安當初在國外討生活的時候,是得了一些華人勞工的幫忙的,而後來,他們兄弟三個也投桃報李,不僅帶著這些人一起做生意,還培養這些人的子女。

希望月報的總編周念鄉就是其中之一。

他們回國之後,這些勞工還有這些勞工的子女,有一部分跟著他們回國了,這些人別的不說,英文都還可以,完全可以找一個,每天晚上來教傅懷安。

“找老師來教我?”傅懷安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