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感言(第1/2頁)
章節報錯
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地方完本,其實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很簡單。
最開始動筆的時候,這只是一個復仇的故事。
當時剛剛開書,沒有想太多,甚至連這本書未來的結局走向都沒有想好。
這也導致了中期到後期有一段時間的卡文。
這本書裡面包含了我很多對未來的幻想和思考,但是同時也有很多我力所不及的地方。
從復仇的故事,逐漸變成了一個不怎麼像是復仇的故事,最終,兜兜轉轉還是迴歸了我自己的本心——不是復仇,是個人成長的故事。
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
尤其是謀篇佈局的方面。
一開始我是完全不會的,也壓根沒有考慮過什麼節奏、爽點。
當時想到的問題很簡單,那就是,我覺得星際這種題材,其實歸根結底沒有變化的是,最精彩的故事永遠是在人。
人物的互動,這是故事的靈魂.
而題材所帶來的好處,那就是我心目中可以往裡加的內容。
科技,改變歷史,改變時代,除舊迎新。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
歷史的變革,來自於環境與科技的變革。
大環境的變革,多數時候,渺小的人類不可控。
但是科技的變革,是可以透過努力掌握的。
而科技的變革,實際上是一個累積過程,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在本小說裡,我用yy的方式,將量變的過程省去,只留下質變帶來的好處,這算是我的金手指設定吧。
最新的科技,最強的生產力,會帶來權利的變更,而這個變更,是上位者趨之若鶩的東西,誰都不願意落後。
就像三次元的核武器,為什麼那麼多國家爭相研究。
而某些研究出來了核武器的國家,則會想盡辦法的阻止他國研究核武器。道理就是這樣。
為了爭奪最先進的科技,爭鬥便產生了。
而鬥爭,帶來的故事,是無比精彩的。
以小見大,由點及面。
這些是我想要表達的。
可能不算到位,但總算是完成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有一才有二,有了缺憾,才有以後下一本書的經驗教訓,我會寫得更好的。)
舉一個小例子吧。
就以我國美食的演變來看。
在唐宋之前,人民的食物烹製方法很有限。
基本上吃到的熟食只有烤、燉、蒸。
這些烹製方法,費時費力。
炒菜,在南宋的時候逐漸出現,而普及,則到了元明。
是宋朝的時候人們生活不好所以不會好好吃飯麼?
不,宋朝尤其是徽宗年間,幾乎是平民百姓最富有的年代。
國庫私庫皆富有,宋朝是難得的重商朝代,還有夜市。
宋朝的老百姓也過著豐富的夜生活。
為什麼他們不吃炒菜?
原因在於技術。